IMG_2591

2015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允许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被视为是中国个人征信体系有望向商业机构开闸的信号,腾讯征信、芝麻信用等位列其中。

芝麻信用推出之后,一月用户突破一千多万。

信用对大部分人来讲是一个虚无缥渺的东西。但从未来看,信用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石。

信用是什么?是基于经济活动中资金流方面的生态行为。

芝麻信用做的是什么?一个人线上线下的数据都可以称之为信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主要延伸两个产品:芝麻分、信用报告。

我们对抓到的所有数据,通过模型抽象为一个分值,就类似于说所有的人参加高考,从不同的纬度数理化得到一个分数,然后算出总分。芝麻报告就类似于央行的信贷记录报告,会从360度展示本人信用情况。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学历、信用卡使用状况、生活帐单、电话费等。

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种类很广,分为基本信息、注册信息、兴趣偏好、支付和资金、人脉关系、黑名单信息、外部应用多个维度。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渠道,电商数据来自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数据来自蚂蚁金服,其他数据渠道还包括众多合作公共机构及合作伙伴、各种用户自主信息提交渠道。

我们的基础产品是芝麻分,是芝麻信用的简称。芝麻分从350分到950分,分为五个等级,较差、中等和良好优秀以及极好。

芝麻分是从哪些纬度来计算出来的?主要是五个纬度:

第一是身份特质。比如购买机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产生的信用卡帐单的姓名、身分证号是不是一致的,这是校验一个人身份是不是真的。

第二是信用历史。信用历史可以理解为使用还款的相关行为,以及每个人在不同银行的授信额度以及银行卡的张数、额度。

第三是行为偏好。一切数据都是信用数据,比如一个人使用IE6的时候和使用IE8的时候,信用违约概率是不同的,但是这种东西拿出来解释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解释的,因为这只能说是一种相关关系,而不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行为偏好是基于生活中的行为。

第四是履约能力,就是资金实力。

第五是人脉关系。我们有句古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为什么蚂蚁金服可以来做征信?

优势是我们的大数据。支付宝有三亿多实名用户,覆盖上百种生活场景,云计算技术也走得比较靠前。

在一些商业落地的情况中,我们在做一些探索。比如做金融场景和生活场景两条线。在金融场景中,如果芝麻分在600分以上,就有一定的额度到线下透支。我们还用这套系统帮助P2P公司识别借款人。

因此我们做的是类似于水、空气、土壤一样的基础设施,我们的介入让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