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professional

本文为动点科技/TechCrunch中国独家稿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人们总是批评苹果没有原创某个想法。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么本周的  苹果发布会 里应该有很多这方面的材料。

这些可以招来批评的材料包括:超大的 iPad Pro(微软的 Surface Pro 早就这么大了)、内置键盘的平板电脑保护盖(微软的 Surface 键盘保护盖)、Apple Pencil 触控笔(Surface Pen 触控笔)、iOS 的 Live Photos 动图拍摄功能(诺基亚在 2014 年就推出了 Cinemagraph 和 Living Photos 功能)、Siri 无论是否接通电源都可以随时响应“Hey Siri”命令(摩托罗拉在 2013 年时在其 Moto X 手机中就推出了“免触控”的语音命令)。

哪怕是苹果的 3D Touch 功能也可以回溯到黑莓在 2008 年推出的“可点击触摸屏”。此外,3D Touch “长按弹出”(peek and pop) 界面也有点黑莓下一代 BB10 操作系统 中基于手势的 UI 元素的影子。

指出苹果总是抄袭很容易,但这种指责没有说到点子上。真正的关键是:设计,设计,设计。苹果的非官方座右铭是“它就是起作用”。至于黑莓 Storm 的可点击触摸屏就是“它就是不起作用”了。这一设计在黑莓早已过时的界面中加入了额外的复杂度,让用户困惑不已。这很可能是因为 RIM 公司专注于物理键盘的设计师们试图解决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RIM 公司真正需要的是触摸屏,而非重新设计操作系统。

触摸屏不是问题。苹果也不是在试图用 3D Touch “解决触摸屏”的问题。苹果是在寻找增强触摸屏能力的方法,同时消除用户在使用触摸屏时的一些小问题。手机屏幕太小,没有足够空间来提供平行工作流,只能通过后退前进来导航。在有了 3D Touch 功能后,苹果就能利用手指按压度来改善用户工作流,成为额外的节省时间的导航层。苹果也开发了对压力敏感的触摸屏硬件来支持这一设计目标。

哪怕是 Live Photos 这样明显肤浅的功能也是针对特定用户/用例而设计。比如,拥有 iOS 设备的家长们肯定会有“让孩子们去玩”的时候,这时 Live Photos 就派上用场了。另外,让我惊讶的是,用 Live Photos 做动态墙纸时并不怎么耗电,因为只有当用户触摸墙纸时,墙纸才会动态显示。这样,用户不仅得到了更个性化的外观和感觉,又不会觉得 Live Photos 很耗电。 

如果你想批评苹果抄袭微软 Surface,iPad Pro 中肯定有很多借鉴之处。值得注意的是,苹果邀请微软上台演示运行在 iPad Pro 中的微软软件,而微软对此似乎也相当高兴。苹果很少第一个推出新技术。苹果并不是第一家推出平板手机的公司,反而是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推出平板手机。苹果的做事方法不追求速度,而是要打磨和测试;针对使用过程和主流用户,以及如何改进用法从而带来更多好处而设计;在技术得到验证或被证明非常有用后再应用。这也是苹果花了很长时间才集成 NFC 技术并回避无线充电技术的原因。

为什么苹果现在还没有推出曲面屏版 iPhone 并且永远不会推出呢?很显然,苹果把精力放在了开发自己独一无二的技术上了。对压力敏感的触摸屏要比曲面屏有趣得多。

如果你真的想要批评苹果,还不如关心苹果言行不一的动作,而非对“抄袭倾向”的痛心疾首。

在言行不一方面,苹果推出的一些新功能确实让我一惊。考虑到最近苹果  发表了不少与隐私有关的言论 ,包括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公开 为加密辩护 ,苹果在宣布让 Siri 一直待命的功能时,却没有说明会如何保护 Siri 获取的用户数据,这点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Live Photos 拍摄功能也是默认开启的,用户在用 Live Photos 功能拍照时可能不会马上意识到,iPhone 也在录音和录像。

蒂姆·库克在 6 月为隐私辩论时说道:“我们认为,隐私是人们的基本权利。美国人们需要隐私,宪法需要隐私,道德需要隐私。我站在硅谷说这些话,硅谷一些最知名最成功的公司把业务建立在诱使用户补充更多个人信息上。它们收集与你有关的一切信息,并试图变现。我们觉得这么做不对。苹果不想成为这样的公司。”

那么苹果,请告诉我一直待命的 Siri 会如何避免收集用户的隐私数据?如何明确让用户知道新款 iPhone 上的摄像头默认是视频摄像头?

如果你想要深究苹果与隐私的问题,想想对压力敏感的触摸屏也可以向苹果提供许多额外的个人数据,比如一个人的情绪能影响到他按压触摸屏的力度。苹果会收集这些对情绪敏感的数据吗?如果苹果会避免这么做,他们又会怎么防止第三方开发者不这么做呢?西班牙研究人员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根据移动用户与手机的交互情况, 用机器学习来判断用户是否感觉无聊 

随着我们生活中的技术越来越敏感,能感知的东西越来越多,个人隐私面临的风险也呈指数增长。像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会如何行动并引导业界意义重大。正如一位 Twitter 用户本周  对我说的 ,“用户隐私和个人隐私截然不同”。希望苹果真的会这么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