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206.JPG

  图中在桌上那位就是团队负责人陈尧星

我跟香不香港团队邂逅的机会纯属机缘巧合,此时此刻他们应该在香江岸边狮子山下,某一间办公室里继续着产品研发,继续着和当地服务提供商来回谈判的日常。对于这家想要成为国人留学目的地的一站式服务整合平台,之前里已经谈了不少,就不在此赘述——简单理解,它就是为留学生定制的58赶集。

而他们之所以做这款产品,是因为还是留学生时,曾为了许多生活上的琐事走过不少弯路。“看着每年的新生和当时的自己一样,要不断摸索碰壁,做了很多无用功就想要做一点事情来改变现状。”团队负责人告诉动点科技。

但这种特殊的身份始终让我有些在意,因为这样的角色转换,使得他们必须了解大陆留学生的需要,同时要更了解香港的社会,香港的年轻人。

比如,我在问及他们媒体反复热议的香港“占中一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是否真的对大陆人抱有如此成见和“反对一切”的排斥感。他们的回答倒是让我小小吃了一惊。作为团队领袖的陈尧星告诉我,其实来香港这么多年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香港的快节奏,电动扶梯的速度比国内快一倍以上,而且还会留出左侧让赶时间的人在上面走动。

这一点说明了香港人的“正义感”很强,看见插队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教育”之,当然也没多少人敢插队。有部分内地人在香港旅游的时候表现出一些素质低的行为,这些行为就会被不断放大,但就像国内不同地方也有对不同地方的偏见,例如有说河南人怎么怎么样的,但是如果你有朋友是河南人,你不会因为他是河南人而对他这个人有偏见。

扯远了,谈到HK当地的就业环境时,陈尧星和他的小伙伴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那就是HK到底还是一个百年来以金融建设为底蕴的城市环境,创业创新的基因可能并不太适宜这片土壤,跟今天大陆如火如荼的景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11255

(以下就是动点科技和该创业团队CEO陈尧星对话的大致内容。为了准确表达,便于阅读,我们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了精缩和调整。)

你们是怎么聚在一起的?

陈尧星:其实团队核心毕业后都在香港几个公司工作过几年,在各自的领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我曾担任美国科技创业公司Cinematique亚洲分部的运营总监,Mark 张是香港中文大学新媒体硕士学位,获得过多个国家级广告界大奖,还在美国大型B2B媒体公司的香港分部任职电子媒体项目经理3年,负责过线上媒体平台各大项目的管理工作。还有几个核心成员也是留学生背景,所以海外留学人脉资源特别丰富。

我们很早以来就对这个想法都抱有较大的兴趣,所以一起辞职来试着开创一项事业,目前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希望产品未来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学习或者赶超的目标平台?

陈尧星:未来,我希望每一个出国的留学生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切实地为留学生群体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个留学生都能把时间和金钱节省下来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例如学习和找对象)。

国内严重同质化的留学前期咨询服务,只覆盖了留学市场价值的 3%。实际上,留学生更需要的却是各式各样的留学后端在地服务。

其实,这个领域的市场前景非常开阔,留学生群体的巨大需求让创业者不容忽视。每一个留学地都很巧妙地划分出一个家庭经济基础好、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社会精英人群。他们背后的朋友、同学、家人 紧密地连接着内地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进而能够打通留学前端及留学周边的服务市场。

这条路上没有领路者。走到现在,我觉得更多地可以用快速试错的方式去避免错误决定,当没办法这么做的时候就相信自己和团队的直觉。

1129

你觉得你是一位什么类型的CEO?团队出现争议会怎么解决?

陈尧星:我很多时候都是想到什么就会立马去做去试,所以估计是属于执行力强的吧。团队其实经常会有激烈的讨论(我们暂且不称之为吵架吧),但是其实现在看来这些争论争议都会对下一步的决策产生有利的影响,毕竟真理越辩越明。所以通常团队有争论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参与其中,跟大家一起“吵”出一个结论来。

日常娱乐方式呢?

陈尧星:嗯,当然是打魔兽。

人生还有什么没实现的梦想?如果不创业会去做什么,不会是出国继续深造吧?

陈尧星:虽然我是学霸,但是我肯定不会选择继续深造的,哈哈,比起读书来创业有趣太多。

对于要赴港读书或者打算出去待一段时间的人有什么最想说的?

陈尧星:不仅是香港,如果是出国留学,一定要多找机会和当地人,以及当地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多交流,我觉得这是出国留学带来最珍贵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有更多时间既要读书,又要社交呢?当然是来我们平台一站式地找到各种生活琐事的解决方法啦。之前繁琐的问题,现在直接在微信上(迟点是app上)几步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