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注:「刘言蜚语」是动点科技作者@刘晨的新栏目,旨在用或简单或诗意的语言讲述网事或其他。

人人皆言互联网+。对于改造传统行业,互联网被寄予厚望。可是在我看来,互联网其本身似乎并未被改造······

在这里便又要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例,传统商家被改造得不知迁于何方,安于何处,唯今只余四五家。注意“迁”这个词,它并没有消亡,也不会真的消亡。

用鸠占鹊巢来形容并不合适,那么,互联网趋之若鹜、取而代之的难道就只是那一席之地?没错,我要说的就是办公室!办公室本身需要存在吗?

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似乎电脑、手机已是工作所需的全部物件,当然供电和网络也是必不可少。无纸化办公于我而言更是被奉为圭臬,所以,我会谎称忘带名片,然后加个微信(腾讯不是要连接一切吗),发个电子名片······

言归正传。你会说咖啡馆、孵化器就能办公,可那并不稳定。那么稳定之后,又需要一间会议室,然后是会客室、休息室、餐厅甚至是母婴喂养室······就像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话:一开始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想要一张床、一套房、一张结婚证。离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当初只是想要一个拥抱。——宋丹丹。

于是,我想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互联网这个特殊的存在,改造“彼”的同时,为何“己”又走上“彼”的老路,用鸠占鹊巢来说,似乎又有些合适了。

就我目前所知,阿里于望京在建的大楼不日将完全竣工,京东“迁都”亦庄,锤子似乎也已经不再寄人篱下····真可谓“互联网公司忙搬家”。也许你会说这样更高效,当然形象也更好,效率问题我并未统计,但是于虚荣心而言,简直可以用“爆棚”来形容。“看我们公司大楼多气派!”言辞之间的归属感随之爆棚。

如果你非要问我效率问题,国外有一家公司似乎开了个好头:员工人数到达50之后,旧金山的奇葩公司——社交媒体管家Buffer,竟然关掉了他们的办公室。但似乎国内的公司并未就此效仿,也许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未到达那样的程度。

如果说是创业型小公司,我曾幻想像《海贼王》里的路飞,从小船到酒桶的单枪匹马,然后是梅利号到桑尼号的各司其职。所以我也并不排斥孵化器、加速器之类的过渡期,可是然后呢?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大型公司,我曾幻想他们应当建于山水之间,员工宿舍环于公司大楼周围,这里所说的“员工宿舍”等同于家,是长期借用关系,涉及到离职便宣告借用到期,真正的“拎包入住”。但似乎公司总愿意往中心地带挤,然后员工分散各处,每日早间,“八方来朝”。

所以,我仅从表层浅显地察觉到,似乎公私分明已到了事事重复的地步,家里有的公司就有,每日往返之间倒让交通“繁荣”了起来。于我本人而言,北漂至今也算是居无定所,便想着距离公司近一些,省得每日上下班一番舟车劳顿。

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即吾乡。如果不能在家办公,那么把办公室当做家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