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去年或者前年是什么智能家居元年,想必你一定不会陌生吧。这两年智能家居的概念能够重新被炒热,和两个互联网与硬件的跨界巨头不约而同宣布进军这个领域是分不开的:一个是苹果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而Google也宣布收购智能家居企业Nest lab;可见这种大体量的公司真是一举一动不仅牵动人心而且还能吸足眼球啊。

相比较大公司的战略方向,此前国内两家公司在社交网络上的公开“约架”应该能成为网友喜闻乐见的八卦消息更为人乐道:一家在小米路由器第三轮公测时曾经被称作亲密合作伙伴的供应商,突然反戈一击指责小米背信弃义,把自己的核心技术研究个遍后一脚踢开自己单干。随后双方就翻了脸,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当然这其中有多少的虚虚实实不会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点。今天我们将与这家供应商的领导者也就Broadlink的ceo 刘宗孺先生坐而论道,回顾一下这家公司这两年的发展历程,顺便挖掘一下恩怨背后对于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不同“打发”的深层次思考与理解。

我们不如先把镜头拉远,从时间线上来理清下Broadlink的产品发展脉络:2013年,BroadLink推出第一代智能插座和智能遥控,让智能家居从系统走向了单品。2014年至2015年,陆续推出环境监测仪、智能开关、Wi-Fi音响、智慧管家等产品,可以自由组成套装,让产品之间形成联动。这些带着“智能”标签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2016年开始,BroadLink CEO刘宗孺提出了平台新的战略升级:DNA 3.0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将从出售单品升级为提供系统集成方案。希望可以让生态内的设备、家电可以互联互通、自由组合及无限拓展,通过新推出的DNA system,家电厂商一次接入即可打通所有平台。

同时刘宗孺宣布他们发布了一款新品,名字很炫酷叫白魔方。

坦白说,我认为这个白魔方和NEST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说都能据室内温湿度,自动调节空调模式和开关加湿器,为用户打造恒温恒湿的舒适空间;有设备自学习功能和高度的扩展性,去接入其它的传感器;目的都是在帮助用户节能。

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白魔方套装里的“随意贴”可以用在家中的任意位置,更精准的帮助用户达到最舒适的环境。Nest一般用在家中墙上,感应的温湿度并非用户所处环境真实的温湿度。

untitled
事实上,前端的”简单”背后,其实是BroadLink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底层模块技术。这个技术承载的,是BroadLink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独辟蹊径——不断得去升级更强大的连接能力,从一个爆款的单一产品到个性化预设场景下的方案提供商最后升级为平台公司,寄望于品牌应用领域的拓宽以此,大大提升国内智能家居的用户体验。

“我们的模块可以供给任何一家智能产品制造商”,刘宗孺的决心也就是BroadLink最初的雄心。

刘宗孺认为,BroadLink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可以为厂家提供精准的用户画像。这个能力是基于 BraodLink 对接多个平台、多个产品、多个传感器而产生。这些数据收集起来之后,可以知道一个用户“几点回家、几点离家、几点睡觉、最爱看的 5 个电视台是什么。“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才会看到市场的痛处,我们不断提供给家电企业这种反馈。”

但在跟多家家电厂商沟通之后,他明锐发现到各大厂商面对众多平台或者入口级产品,大多都有一个困惑,即如果加入一个平台,跟其他人怎么合作呢?这个问题将关系到最终智能家居市场由谁来主导?

看到这里,问题出现了:Broadlink所沿袭的技术方案以至这种打法,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智能家居行业真正的发展方向吗?

早期Broadlink的智能家居方案选择的目标,是去覆盖存量家电市场,主要采用的是红外控制的方式。按照这种分析,Broadlink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考虑到自己作为一家初创企业,阶段目标是尽可能的扩展用户从而做出的选择。这以后,通过与合作伙伴陆续推出带有品牌属性的底层模块比如智能开关等产品,让产品之间形成联动。形成博联系的智能家庭战略第一步。

“不管是哪种模式,做路由器也有,做机顶盒也好,设备要上网,如果不能把智能设备傻瓜式上网的问题解决掉,其他的都是空谈。所以,底层的通信模块是非常关键的。”刘宗孺告诉我。

而小米的智能家庭战略,基本上放弃了现有的存量家电设备,而直接考虑的是未来设备之间如何形成稳定高效的互联互通。小米提供了智能家居互联芯片,直接从芯片层面给家电厂商进行支持,对于传统家电行业的硬件产品研发中,对于互联网服务的开发能力实际上一直是一个短板,也正因为此,对于小米的这个套路,中小型家电企业是比较欢迎的。

另外一方面说,和大型家电企业的关系如何协调也是一大考验:

如海尔海尔西门子等大型家电企业,其实已经有了或有过成形的智能家居思路而且基本上都是在自己体系内的封闭生态,对于小米这种期望将整条生态链都打通的思路,家电厂商的传统思路上还是持谨慎态度,那么如何去说服传统家电厂商特别是大型的厂商,是小米要面对的一个挑战。而Broadlink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对此,BroadLink CEO刘宗孺告诉动点科技:

博联所做的平台和华为、小米、微信、京东、阿里、海尔、美的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平台不一样,它是一个介于中间的连接平台,是这些大平台与终端厂商之间连接的桥梁,实际上也是服务这些大平台的。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去做全产业链的布局,我们希望国内的硬件厂商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我们帮助他们做产品升级和消费体验升级。博联在推出场景化的服务去给到用户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厂家做验证,在用户端拿到反馈——什么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智能。

经过这几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管是哪一支掌握智能家居的领路人能够继续走下去,就看哪方能坚定不移的照着既定战略进行持续投入了,也要看平台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了,毕竟智能家居还是一个待引爆的行业,在集中爆发之前,还是需要有一段艰苦的耕耘期和磨合期的。智能家居还面临和传统家电产品的同台竞技,除了以“智能”为卖点,还需要借助新技术满足更多的人性化需求。可以理解吗?

IMG_3675.JPG访问最后我们还是回头看一下开头提到的那些恩恩怨怨:小米一度想要投资入股BroadLink,最后作罢的另一个当事人版本。“我们将路由快连的技术分享给了小米路由器,小米承诺未来不会做同类产品,同时会把我们的产品放到小米官网销售,定价由自己做主,不会压价,合作之后提出了投资,但最终给出的价格太低,我们不能接受。”刘宗儒说。

总之关于小米与BroadLink哪条智能家居之路的机会更大不是这字里行间能够道明的,但作为当事人刘宗孺先生还是跟我们大方表了个态度:

开放与封闭是我们与小米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开放平台,一个是闭环生态链。我们和小米都是可以通过一个产品切入进而拓展新的产品。但是,我们不希望让用户有所限制的去购买产品。智能家居的行业太大,各种各样的产品也很多,没有一家公司敢说能把每一款产品都做到极致。

的确,要做创新一定要有研发投入。传统行业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他们在某一类产品上一定是做的最好的。去选择和业内已经做得很好的企业去合作,给用户更多的选择。这也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在这篇访问的最后,我希望用刘总一番“羊毛不能出在猪身上”的论点来作为结语,意味深且长。希望各位能够借次对国内智能家居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所谓的新国货一定不是通过低价来打造的,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研发和创新,那永远只是山寨的产品和山寨的国家。这也是我们和小米不太一样的地方,小米可能更多的是通过性价比、规模优势,我们更愿意帮助所有的厂家去提升他们产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