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与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通知称,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
显然,校园贷在高校里引发的乱象终于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不少高校里,“名校贷”、“分期乐”、“趣分期”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信用贷款广告铺天盖地。另外,许多以分期付款商城起家的网站,也建立了自己的P2P网贷平台,销售打包好的学生贷款资产包,形成了从资产端(学生贷款)到负债端(债权转让)的资金闭环。
通知中称,应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此外,还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不过,对于何谓“不良网络借贷”,通知并未给出明确定义,仅表示,“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单单依靠实时预警,恐怕难以挡住试图竭泽而渔的P2P平台。
在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学生贷款进入校园之前,信用卡也曾一度成为银行开拓校园市场的发力点。但最终却因为不良太高,被监管部门叫停。但一些分期购物网站和P2P平台显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家长都会成为孩子过度消费的实际兜底者,这也是绝大多数平台有恃无恐的实际原因。
目前,线上开发学生贷款的P2P网贷平台按照主要产品类型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助学贷款平台、学生创业贷款平台和学生消费贷款平台,其中,学生消费贷款平台发展最快。
尽管监管层并没有阻止金融产品进入校园,但他们更希望把金融服务作为资助、而非消费。此次发布的《通知》中还指出,要将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并将与金融机构合作,建设发展校园银行为学生提供畅通、正规且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