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

没带钱包出门可以,但没带充电宝则万万不可!对这句话耳熟的同学可能对如下所述的一种趋势有特别的共鸣——

丹麦从2016年1月起成为时间上第一个告别现金的国家,瑞典则宣布将在2030年告别现金。随着移动支付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普及,这种支付方式将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支付趋势。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在“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也指出, 用户平均每月使用微信支付超过50次,超过其他移动支付产品5倍。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在这方面最为积极——目前无论在规模、用户数量和增速上都领先全球,“无现金生活”在中国的普及度逐日提升。

适逢今天是定于每年8月8日的 “8.8无现金日”,也是全球首个移动支付节日。据记者了解,该“无现金日”由微信支付发起, 作为中国人日常使用频次最高的移动支付手段(用户平均每月使用超过50次) 这次联合了全国70万门店和40多家银行,想要共同号召大家 践行一种新的智慧生活方式。那么就现实状况而言,我们的生活究竟离这样的愿景多接近呢?

日前,奥美和益普索联合推出了一份《无现金移动生活报告》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喜人的趋势。该报告披露:

90后学生和23-29岁的职场新贵是移动支付的生力军,他们也更习惯无现金的生活方式——超过12%的受访大学生更是表示出门“不带钱”,近35%的年轻白领表示出门现金小于100元。 40%的受访者在线下购衣时使用过移动支付。高达71%的受访者会使用移动支付订外卖、订餐或者在堂食时付款……

该报告可谓全方位得呈现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我们也直观发现了日常生活是如何被这样支付习惯”润物细无声“地渐渐改造的。

图片1

好比在这份“无现金生活画像”中,更细致入微地解码了“人们怎么过无现金生活”。比如成都人民最爱用微信支付消费游戏相关产品,深圳人民挚爱“停车缴费”,沈阳人民最爱“鲜花盆栽”,张嘴都是相声的天津人民则最爱用微信支付购买在线图书、视频、音乐……

不光是国内覆盖了这许多的支付场景,在国外的不少地方同样可见中国各家移动支付提供商正不遗余力地“走出去”,加速境外布局,让世人领略到中国支付工具方便快捷的魅力。

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例,实现了“人民币支付,外币结算”功能,微信用户跨境购物无需再兑换外币,只要结账时让收银员扫描手机中的二维码,输入密码即可用人民币支付。这一能力已经广泛地运用于世界各地的免税店、化妆品店、便利店、餐厅、酒店、景区等场景,以中国游客集中的境外旅游目的地为主,给出境游客与境内一样的便捷消费体验。目前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在内的平台都推出了类似服务,并在退税、优惠等方面提供惠民举措。

另外,包括像是Apple Pay,三星Pay这样系统级别的移动支付手段宣布在华启动,这也给了国内这些老牌支付平台如何在更广阔舞台上面临一个竞与合的考验。

移动支付催生了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交主义”

这也就无外乎有业内观察者有观点认为,移动支付催生了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交主义”,微信支付以逢节必涨的社交驱动魅力成为“高频社交支付王”。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7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02%。

与此同时,这样的趋势还在不断蔓延,深入到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更深层次。出门吃饭进去一家店坐下,第一句话从“你好,请问你们家有wifi吗”变成了“你们家支持手机支付方式吧”。

仅看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在场景拓展上的表现而言。2015年9月,微信宣布开放服务商申请,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0家第三方服务商,在微信支付的生态中为商家提供技术、运营、市场等服务。据笔者深入了解,过去的一年中,微信支付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目前,全国已有近百万家门店支持微信支付,诸如商超、连锁零售行业、便利店、旅游景点、医院、停车场、餐饮等30多个行业都已加入“微信智慧生活“的行列。

大胆放眼未来,“无现金生活”还能怎样过?从可穿戴到可植入,更加高精尖的免密和生物识别技术比如 刷脸……支付手段的革新也为我们“无现金生活”增添了更多想象力。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新技术、新角色一起加入进来,加速推进“无现金生活”在中国的普及。有那么一天,我们完全可以大方说一句“出门还带现金,你也太复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