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晚邮报》(Aftenposten)主编和CEO汉森(Espen Egil Hansen)在报纸头版发布公开信,对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意识到即使作为这家报纸的主编,自己依然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顶头上司”,因为Facebook也要对他的报纸内容插手。
一位挪威写手汤姆(Tom Egeland)撰写了一篇Facebook帖子,讨论了“七张改变战争历史的照片”。在其中引用一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表现了一个九岁的裸体女孩在越战一次袭击后,于大街上疯狂走避的情景。Facebook不仅删除了他的帖子,还暂时将他的账户停用;而随后《晚邮报》在Facebook页面引用的该文章,被管理员在未经报社许可的情况下删除,Facebook回复他们,“要么删除这张照片,要么给关键部位打马赛克”。
目前,Facebook已经作出回应,今后再遇到这张照片,将不会要求张贴者撤下或者打码。
这张越战当中最著名的照片被指违反了下列规定:“任何显示全裸体,或者是敏感地方裸露,或者是裸露女性乳房的照片都会被删除。”此前,Facebook还曾审核过母亲发送的哺乳照,后来允许这类照片上传,以显示张贴者的母爱。
此事看上去与几年前的另一起媒体不当审核事件很类似。2012年,央视曾给裸体雕像《大卫》下体打马赛克,在遭遇网友吐槽后,重播时去除了马赛克。网友当时在社交媒体发起了“为世界名画打码”的活动以示抗议。
汉森在公开信中称扎克伯格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编辑”,指责他“不经深思熟虑就滥用权力”,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全球新闻传播的一个把关障碍。“我很不安,很失望,甚至感到恐惧:你对我们的民主社会到底要做什么?我担心这个世界当中最重要的媒体正在用威权限制自由,而不是试图扩展自由。”汉森称,Facebook滥用权利,声称使命是连接世界,但实际上做的刚好相反,抹杀了人类彼此接近的努力。
目前Facebook对全球新闻媒体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出口,甚至是唯一的出口。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有44%的美国成年人在Facebook上获得新闻。Facebook采用“即时文章”系统,为新闻媒体的文章设置特殊的版式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加入“即时文章”的媒体其自身官网访问量显著下降。
一部分业界人士将Facebook这次审核风波归结于机器判断出错,而不是人工判断。一周多以前,Facebook的新闻信息流部门把所有的人类编辑炒了鱿鱼,开始全面使用一个由机器自动筛选新闻的系统。但是系统在全面上线不久,很快向人们推荐了一条“假新闻”,其他的推广也被抱怨愚蠢不对马嘴。
当时,被解雇的筛选新闻的人类临时工们对媒体回忆说,他们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临时性的,但没想到工作结束的这么快。在被炒掉工作之前,他们就明白这套自动化系统是不足以投入商用的。尽管如此,Facebook 不是想办法改进系统,而是更加干净利索地推广了并不成熟的方案,似乎想要强迫人们接受这个现实。
扎克伯格也希望通过缩少人工编辑,否认对Facebook钳制新闻自由的指控。在前一段时间亲赴罗马会见梵蒂冈教皇的过程当中,他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表示Facebook是一家科技企业,而不是一家媒体。“世界需要新闻的产生机构,也需要科技平台,就像我们所做的这样,而我们是非常严肃认真的看待自己的角色。”
很显然,目前机器除了难以辨认以假乱真的假新闻,也不知道你或者你亲友的点赞到底意味着他们想阅读怎样的文章,它们还难以筛选具有人身攻击,冒犯或者种族歧视等因素的文章,同时也不明白在不同地域的特殊风俗习惯和禁忌,因此有可能会向美国以外的某些地区推广当地读者们不想看到的文章。而这些问题,目前的技术尚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至少,对于这张图片以及其它版权属于公有领域的世界名画,Facebook理应将其识别出来并归入“白名单”。Facebook目前也正在应用基于AI的图像识别技术,几个月以前宣布向有视觉障碍的用户,在手机客户端当中提供机器自动生成的图片内容文字描述,媒体机构也可以人工加入经过编辑的图片描述信息,这些文字可以被屏幕阅读软件朗读出来。
只是这些功能显然没有帮助Facebook区分一张照片到底是获得普利策奖的世界佳作,还是一张描写儿童色情的图像——换句话说,如果有人真的只是靠着这张惨绝人寰的照片,就可以获得“儿童色情”的快感(lu),那么这样的人未免有点太可怜了吧?
题图版权属于美联社(AP),转引自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