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这样评价朱哲琴,“如果你在外国的唱片店发现只有一张CD来自中国,那么它极有可能是朱哲琴的。”1995年,在56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的《阿姐鼓》成为了国际唱片史上第一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这场唱片的累计销量大道三百万张,音乐影像片则在81国首映播放。
2012年,朱哲琴倾心创始的艺术品牌「看见·造物」正式亮相,这个设计品牌倡导“上乘非奢侈”的精神。根据多种材质和手工艺精华,集结国内外卓著设计力量,与手工作坊联合打造代表性设计产品,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材质与工艺的当代诠释及应用。
雷海波则是另一个从设计跨入科技的代表人物,在成为「太火鸟」的CEO之前,雷海波是视觉中国的创始人及战略顾问。2013年8月,视觉中国集团成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文化创意企业。2014年,雷海波创立了智能硬件孵化平台太火鸟。太火鸟在成立之初即获得徐小平、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天使投资人童玮亮等多位著名投资人百万美金联合天使投资。
在11月7日的TechCrunch 北京2016国际创新峰会,他们要来谈谈科技与美学的故事。
中国有没有漂亮的科技产品?
朱哲琴:似乎大多数人都觉得中国的IT产品、科技的产品是不太具备美感的,这是正常的。中国美学在近代遭受非常大的破坏,基础非常不好。哪怕在如今,不仅仅是科技产品,一般生活领域的产品在美学上基础也比较落伍。但最近在业界也有这么一两款东西,开始打破原来的概率,或者一个水平,开始朝着美的方向走。
最近有一款陶瓷的手机,我觉得很美。把它放在手上真正去用手去感觉它的时候,我觉得它非常漂亮!虽然很容易碎,但我认为能把中国传统的工艺和材质运用到这上面,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足够让人欣喜了。
实际上,新的科技总有一个阶段,在一开始,人们会把焦点放在技术本身,但到了后来,人们就希望科技产品拥有个性和美感。我们可以看到,这十年、二十年里苹果和IBM的产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我相信同样会在中国发售。我可以非常乐观的说,中国的科技产品会在不久之后迎来发展。
雷海波:最近有一个国内的手机厂商推了一款顶级设计师设计的手机,叫小米max。那款产品发布之后,我当天晚上就跟朋友求购,最后只拿到一个工程机,但用起来也相当好。
实际上,我今年就在和投资人说,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科技美学”——我希望一技是有温度的,有设计的,有美学的,不只是冷冰冰的产品。我们希望这些美学的产品里面加上一些科技元素,能让消费升级中的用户群消费得起,这就是科技美学。
设计师当CEO靠不靠谱?
朱哲琴:我们一直在谈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呢?必须要有文化基础,最后一定要落实到产业。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大的品牌,最开始就是自己设计、自己生产。但在中国,80年代最早的一批人做的是加工,没有设计。
设计师来主导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物件的命运,本质上是因为当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只有上流社会才能运用人创造美、享受设计和美学的成果。但到了21世纪,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人类的进步是分享人的知识产权,知识智慧。所以在这个时代很多的产品,其实除了解决应用问题,它还要把人的个性和美学观输入。
雷海波:其实我就是设计师出身,为什么要进入到科技创业新的领域?就是做太火鸟这样一个公司?本质就是希望能够在科技和互联网这个领域能够去发掘更多设计师的身影。很多VC都在讲,为什么你设计师可以当CEO呢?我其实就想反问他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当CEO?设计师为什么不可以?
设计师创业的确会比工程师创业难很多,特别在科技和互联网时代。但是设计师创业跟工程师创业很大一点不同,就是设计师往往会在产品背后加上更多用技术不能解决的因素,比如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美学和情感,这些是用技术解决不了的。
从某个层面来讲,设计师创业是很靠谱的,从太火鸟平台上投资和孵化的项目来看,其实他们最近这一两年成长得还是相当快,我们投了20多个设计师创业的项目。
雷海波,「视觉中国」创始人,「太火鸟」CEO
科技圈和设计圈的隔阂大不大?
朱哲琴:我一直提倡“中国当代的立美”。中国当代以什么为美?在过去好几十年,我们以买国际大品牌的东西为美,这说明我们有追求美的意识。但中国当代人我们推崇什么?崇尚什么?我们认什么东西?我们觉得什么是我们的价值观?大家对美的认同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美绝对不是像财富一样,像生产一样,可以用一个数量来考核。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目光的焦点是去获得财富、是财富获得的方法,也就是说,是靠自己的劳力,而不是知识能力。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下,在中国当代遇到了经济的提升和消费升级的时候,大家就感觉,我们其实有钱去买全世界最好的东西,但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是什么?
我非常希望科技的跨界对话与合作,跟哲学的对话也好,跟设计界的对话也好,跟艺术界的对话也好,我觉得应该有持续性。
雷海波:实际上,在过去十多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当中,科技和设计其实是完全脱离开的。只有少部分人说,我这个互联网产品需要很好的用户体验设计,仅此而已,几乎没有人在意过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包括服务设计的整套流程,但这些设计元素对一个科技产品背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一流的企业从是都是忠实设计的,但是中国的企业往往是后知后觉,但是我相信一定会赶上的。
朱哲琴(左),知名音乐人,「看见造物」创始人
给创业中的设计师们说两句话呗
朱哲琴:关于设计师创业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它把去影响我们世界的因素给了有脑子的人,有想法、有办法的人。这个时代给了有创造性和知识的人,这批人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也希望人们不要去拒绝这个时代的语言、逻辑、载体。从唱片到演出,到现在的数字,无载体,音乐有变化吗?没有,是载体在不断的变。
所以我也非常鼓励很多的创作人和有知识的创造性的人,怎么样去跟这个时代活跃的渠道、平台、方法来结合,把这种人类的智慧带给更多的人,这是我们所有艺术人也好、设计人也好,应该去思考,去积极的应对的。
雷海波:我觉得设计师创业跟其他人创业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因为创业本质是一个生意。但是,很多设计师可能不会特别理解生意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样的,这个可能还是需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