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e-of-phones-3530-003

首款自主研发的松果处理器发布,意味着小米将成为华为之后,第二家拥有自主研发处理器能力的中国智能手机公司。

停下来“补课”的小米,从此前的饱受诟病到重新开始带给人们惊喜。不过在外界看来,这家如此“互联网”的手机厂商遭受的挫折和发生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更大的趋势:以营销为驱动的传统互联网手机模式开始走下神坛,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2.0时代正在来临。荣耀总裁赵明说,中国互联网手机品牌已进入下半场,需要回归到竞争的本质,即产品和服务。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正在巴塞罗那召开的MWC 2017世界通信展上,小米今年没去,乐视也缺席了,这个年度最大的、向全球媒体展示自家产品的国际舞台,已再难看到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的身影。

混战五年后,中国互联网手机在2017年终于走向分化。

先来看几组数据:

1、线上手机市场份额继续下滑:GFK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线下渠道出货同比增长17.9%,远超6.8%的线上增幅,意味着2016年手机线上份额明显缩水。GFK还预计,2017年手机线下出货增幅约8.3%,增长趋势明显放缓,但同样远超3.6%的线上增幅。

2、千元机市场快速萎缩:GFK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7年(预计)中国手机市场在600元以下价格段份额将从14%下降至7%,600-1000元市场份额将从27%下降至20%。也就是说,千元以下手机整体份额将下降约14%,这也是红米等互联网品牌最集中的定价区间。

3、国产手机厂商供应链危机:2016年人民币贬值明显,同时手机市场增幅远超之前行业悲观预期,导致供应链危机重现:包括核心处理器、显示屏和触控模组、手机摄像头、Nand-flash和DRAM等几乎所有主要元器件全面缺货并大幅涨价。以千元机市场常用的5寸及5.5寸高清面板为例,2016年9月市场采购均价单月暴涨30%以上。

千元机称霸时代走向终结?

从数据来看,互联网手机市场遭遇真正“天花板”,传统以价格战换取市场份额的竞争策略难以为继。

“2017手机行业的主旋律是涨价。”今年2月份,在小米宣布红米系列零售价上调100元的当天下午,一加手机CEO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无独有偶,2月16日,努比亚发布公告,将努比亚mini S价格上调100元,成为继小米、魅族之后又一家临时涨价的手机厂商。

刚刚发布的荣耀年度旗舰机型V9售价分别为2599元、2999元和3499元。与去年荣耀V8相比,在技术提升的同时,价格也不含糊,顶配整整提高了700元。

“红海”、“血海”等早已成为千元机的代名词。然而,千元机市场的低利润和激烈竞争致使手机厂商利润和销量不成正比,众多千元机产品在赔本赚吆喝。同时,廉价铺货的增量手机市场时代结束,进入到了存量市场时期。存量市场上的大部分购机者,都不是第一次购买智能机,他们对于产品和体验都有更高的期待,除了价格,他们还会追求品质、工艺、前沿技术,甚至一个更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彰显自己的审美品位。因此手机厂商都在调整产品结构,从低价冲量,逐渐加大中高端系列的权重。

历经五年手机硬件配置“大跃进”之后,摩尔定律在移动终端开始失效。同时受成本和供应链限制,千元机市场在固定价格段实际上配置差别不大,单纯某个核心元器件突出意味着其他配置相应缩水,反而会影响用户整体使用体验。95后和00“颜值党”开始取得互联网手机的话语权,强调个性化也成为互联网手机企业的新追求。

可以预见1500-2000元档将会逐渐成为各家血拼的主战场。这个价位段恰恰是比拼产品设计、功能、技术等硬实力的最佳战场,也最能考验手机厂商的产品价值。

出货量放缓洗牌加速

供应链的紧张局面,包括核心处理器、显示屏和触控模组、手机摄像头、Nand-flash和DRAM等几乎所有主要元器件全面缺货并大幅涨价,导致互联网手机品牌整体出货量开始放缓,这里面当属互联网手机模式开创者小米最为严重。

据IDC报告显示,2016年小米全年出货量下跌36%,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9%下降到了8.9%。小米在国内出货量排名中跌至第五,全球手机出货量榜单中则跌出了前五,被分到了“其他”的行列。而受此影响,魅族、努比亚、等去年也没有完成既定目标。

从目前国内互联网手机规模和份额来看,小米、荣耀无疑占据绝大份额,超过70%,其次是乐视、魅族、努比亚、360、一加、锤子等。从去年出货量规模来看,600万部以下的有360、一加、锤子,出货量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生存是个棘手的问题。

更多不计其数打着互联网思维旗帜的手机品牌随着市场的洗牌被逐步淹没。例如sugar糖果、青橙、青葱、Gigaset、灵狐等。有消息称,在互联网手机最高峰,深圳至少有1000家注册手机企业,如今已大多不见踪影。

线下之争战火激烈

线上还是线下,这已经不在是个问题。如果说去年OV的突飞猛进证明的线下渠道的威力,那么今年年初的数据显示,这样的威力依然巨大。

凤凰科技披露了数据分析机构赛诺给出的一份2017年1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报告。从这份报告来看,深耕线下渠道的OV还是大赢家,以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小米、乐视、360手机开年成绩并不太好。整体市场OPPO、vivo两兄弟分列第一和第二,苹果排在第三,而小米、乐视、360手机表现依旧低迷。

事实上,从线上到线下,从去年开始已经是国产手机巨头们一致的选择了。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在全国共有约11000家零售店,vivo线下零售店数量已经达到25万家,体验中心超1000家。小米也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雷军微博去年就表示,今年会开两三百家线下小米之家零售店,未来争取做到一千家。有消息透露,近期小米开始整顿线下渠道市场,目的是规范化,还针对没有授权的零售商开出了罚单。目前涉及产品主要是小米移动电源、耳机等配件产品,手机由于货源核查难度较大,还没有开始,但足以证明线下渠道已是小米布局的重中之重。

对于互联网手机品牌而言,开发线下渠道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为线下的销售价格和门店成本需要达成微妙的平衡。从去年开始,荣耀、小米等尝试超过3000以上的高端产品,目的就是平衡线下投入所带来成本压力。

可以预见,今年将是线下渠道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除了必然带来成本的上升外,也将催生小规模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进行兼并以扩大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手机的下半场战争已经拉开序幕,而这场恶战已经从此前的发布会、营销战真正回到了手机企业的竞争本质——研发能力、供应链控制能力、全球市场拓展能力。从2017年开始,互联网手机已经进入决定生死的下半场时间,一众互联网手机品牌会不断倒掉,领头部队的排位也不会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