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rone

5月3日下午6时许,有网友爆料,成都双流机场再遭无人机入侵,多个进港航班备降重庆。而在这之前的4月14日、17日、18日和21日四天的时间里,也有数百架次航班因无人机闯入而被迫备降或返航,超过万名旅客受阻滞留机场。对此,成都市公安局已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无人机企业大疆的反应也显示出了这系列事件对无人机发展蒙上了阴影:大疆决定出资奖励提供相关案件举报线索的人员。 最高额人民币100万元的奖励。大疆方面表示希望通过此种努力,面向全社会普及和倡导安全意识,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背景资料补充:3月2日,DJI大疆创新发布了多边形禁飞区策略和30米、60米、90米高度限飞区。当飞行器从外部接近限飞区边界时,应用程序将弹出警告,提示飞行风险。如当前高度大于限制高度,飞行器将自动减速、悬停,须下降到低于限飞高度方可进入。目前该策略已在中国大陆机场首先生效,之后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无人机确实面临一个不得不管的命题。但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有关部门也确实不知道怎么出招一针见血,只好发动群众举报线索并责令相关无人机销售商给无人机套上颈箍咒——划上一个个更大的圆(禁飞区),这样萝卜加棒槌的做法现在看来收效甚微。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我们不妨参照下发达国家,无人机历史发展更久的美国一些做法:

简单来说,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美国把在客机和直升机附近操作无人机视为危险行为,违者可能面临重金罚款和刑事指控,甚至可能有牢狱之灾。

从全球看,美国的民用无人机市场和行业起步较早,相关法规的制定也相对较早。比如,美国联邦航空局2015年12月出台规定,要求开始对小型无人机实施实名注册制度,从而保证能追踪到不遵守安全飞行规则的小型无人机归谁所有,以保障航空安全。

根据这项规定,重量在250克至25千克之间的无人机属于小型无人机,必须登记注册。注册者须提供姓名、家庭住址和电子邮件地址,每次注册收费5美元,一次注册有效期为3年,到期后需再次注册;这项规定还要求,无人机飞行高度通常不得超过122米,时速不得超过161公里。无人机应在白天飞行,如果无人机装有防撞灯,也可以在日出前半小时或日落后半小时飞行。无人机操作者可向政府申请放松一些限制。

这项规定要求无人机操作人员年龄至少16岁,必须拥有遥控飞行员证书或者受拥有证书者的监督。申请证书的人需通过政府安全背景审查,并每两年参加一次航空知识笔试。

2016年6月,美国联邦航空局就重量在25千克以下的小型无人机商用飞行又发布监管规定,要求飞行全程都必须保持在操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不得从人头顶上飞过,距机场至少8公里远,遇到飞机必须避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机场不仅仅是指起降大型客机的机场,也包括医院等机构的直升机停机坪。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无人机飞行还有特别禁令,主要是针对里根机场,其周围24公里除非获得特批,否则严禁无人机飞行。周围24公里至48公里可以飞行的无人机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如加上相机等设备重量不能超过25千克、在天气晴朗时飞行、122米高度下、不得接近飞机等。

而在举行棒球、橄榄球等赛事的美国体育馆,在赛事开始前及结束后的一小时内,无人机不得在其上空及附近飞行。无人机在野火救援作业上空或附近飞行也属非法。美国国家公园同样禁止无人机飞行。除这些措施外,美国联邦航空局还开发了一个手机应用软件,提供关于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位置的空中管制及其他飞行要求的实时信息。该局还将于4月27日发布第一份机场附近无人机飞行区域和高度地图。

今年1月,从事无人机航拍业务的美国SkyPan国际公司同意支付20万美元民事罚款,而且如果今后一年内再有违反规定行为,该公司将被追加15万美元罚款,原因就是该公司在两年内进行了数十次威胁航空安全的无人机飞行。

“对于这项新规定,我们采取了仔细而审慎的方式,以求在新技术使用需求与保护公众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美国联邦航空局局长迈克尔·韦尔塔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说,“但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已经开始制定其他规定。”

droneshield_footage_stills09_final-1

除此之外,一些反无人机的信号干扰武器也成为了警方的武器库“新配方”——一家名为 DroneShield 的澳洲公司研发了一款新型的反无人机系统 DroneGun。

这个重达 6千克、看起来像突击步枪一样的东西可以通过频率干扰(2.4GHz~5.8GHz)的方式对无人机的信号传输进行破坏,同时还包括 GPS 和 GLONASS 定位系统。 当信号被破坏时,飞手与无人机之间的联系将会断开,而 DroneGun 可以通过一系列算法让无人机自行垂直降落或者返回出发地。

DroneGun 的射程可以覆盖方圆两公里范围,并且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狙击无人机的工作,他们的目标市场包括政府、军事机构、民用基础设施这样的特殊用户。

无独有偶,其他做法聚焦“网住”无人机,使用方法要不派出更大型无人机,或透过压缩气体枪击射出网子和降落伞。比如“空中警卫”(Guard From Above)公司最近提供荷兰警方数只猛禽负责“抓”不该出现在空中的无人机;德国的“做掉无人机”(DeDrone)公司则结合摄影、声音、Wi-Fi讯号和射频(RF)扫描仪等感应器,采行侵扰程度较低的方法,在特地区域被动监视无人机;新加坡的TeleRadio Engineering公司在其反无人机监视系统SkyDroner装置运用射频讯号,去追踪和控制无人机,并用影像确认目标。

还有一些则聚焦在破解控制无人机方向和载重的无线电协定,以便接管无人机或阻挡它的影像传输——台湾的“橙森国际”(DroneVision Inc.)表示它率先预料许多无人机使用跳频。创办人施欣伟指出,其反无人机枪类似1把使用两个特大枪管的步枪结合1只背包,可阻挡无人机的GPS讯号和影像传输,并透过无人机本身的防故障功能,迫使它返回起飞地。

这些新式武器可谓是航空敏感地区的最后一道主要防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