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or-v9-vr

科技发展就是这么万万没想到,在CES Asia 2017现场看不到半点VR市场降温的意思,一众国VR借势相继推出了全新的VR产品,在本次展会中,大朋展出了两款此前发布的新品,分别是大朋E3 VR头盔和大朋M2 Pro VR一体机。另外,蚁视也展出了蚁视二代VR变形金刚定制版、模拟人眼的视觉范围与3D立体效果的蚁视的VR运动相机,以及蚁视小檬、蚁视维加、蚁视VR眼镜能量版等众多类型的VR眼镜。从两年前开始,VR眼镜就成了各类科技展会上的常客,有VR内容体验的展台人气都不会太差。在CES Asia 2017期间,HTC、三星、Pico等厂商都有自己的VR类产品展示。

WechatIMG31

这家名为WeAIVR的公司推出的“智能阿勋”VR产品在CES Asia 2017上蹭了一把高考的热点,产品介绍显示这款VR眼镜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状态。展位现场也用大屏幕循环播放着VR动画和低配版赵忠祥朗读的心灵鸡汤,也有不少学生家长在现场咨询。

根据其官网介绍,这款产品“将认知脑科学揭示的人类心智认知规律的密码,解码放入人工智能,模拟高级心理咨询师和导师(Master),与用户进行对话辅导,就能够订制性重塑大脑,产生一段订制的“深脑记忆”(DB memory),从而使其心智效能迅速升级。用户升级了心智后,就可以在人生四大领域内(身心情绪、财富成就、人际关系、心智觉醒),开启轻松、富足、幸福、觉醒的智慧新生活。”颇为玄幻。

WechatIMG32

另一个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个“无线VR玩家的终极渴望”。事实上,随着VR设备愈发普及,VR头盔后面的“辫子”也正在变成一个大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这根连接线造成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难看,在一定程度上,它会让玩家的体验变差。在很多的体验活动中,甚至会有专门的帮助体验者拉着连接线的工作人员,来确保不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虽然有公司想到了 VR 背包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但那玩意实在太费电了。因此,VR的无线化是很多大公司正在攻克的难题,以 HTC Vive 为例,当这款设备运行时,连接线每秒会传输 15 到 20GB 的数据,要真正实现如此之大的数据无线传输,从目前的技术看来依然很难。

但根据记者现场体验,这款“TPCAST VIVE无线套件”确实让VR眼镜做到了无线显示,只不过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技术——无线HDMI传输,即通过一个安装在PC上的发射端和安装在头盔上的接收端来完成数据的无线传输,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新技术,在2014年的CES上,就有一个名为“AIRTAME”的无线HDMI接收装置展出,还获得了当年的CES最佳创业公司。作为HTC Vive的配件,TPCAST把这项技术用在了VR眼镜上。

WechatIMG34

当然,HDMI的无线传输也有对应的距离限制,据TPCAST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无线套件的使用范围被限制在25平米内,发射端则必须放置在使用者的头顶上(这就意味着又多出来一根线),TPCAST为VR头盔配备了两个不同规格的电池来替代电源线,续航时间大概在2-5小时左右。整个套件的售价为1999元,这个价格和普通的无线HDMI传输器差不多,但也不算便宜。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产品可能更适合VR体验馆,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架设一整套配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WechatIMG33

巧的是,一家从事HDMI无线传输技术的公司也在现场展出,他们的产品能够实现最多100米的数据传输——这种产品的客户就是户外广告和会议组织者了。

WechatIMG36

这个名为NOLO的产品则主打让塑料盒子秒变HTC Vive,整套产品包含两个酷似PS Move的游戏控制器、一个基站和一个VR标识器。据介绍,NOLO采用了一项名为“PolarTraq”的空间定位技术,使用声光电混合定位的方式来为头盔和手柄定位。简单来说,NOLO相当于把Vive头盔中的陀螺仪传感器和红外光学定位模块拿出来组成头盔定位器,再做了一对交互手柄,再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投屏的方式把PC中的Steam VR游戏内容投屏到手机屏幕,而这款产品的售价只有人民币800多元,门槛相当低。

不过,NOLO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定位延迟和精度上,20ms的延迟决定了它的屏幕刷新率只有60Hz,而2mm的精度在实际应用、比如一些射击游戏中也很难做到完全没有瑕疵。同时,NOLO的初始化步骤极端复杂,这足以把很多轻度用户挡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