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将一半授予麻省理工学院的雷纳 · 韦斯(Rainer Weiss),另一半授予加州理工学院的基普 · 索恩(Kip Stephen Thorne)教授以及巴里 ·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教授,以表彰他们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他们三个人都就职于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1916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本身的涟漪,由带质量物体的加速运动所产生。当时爱因斯坦证明了加速下的大质量物体将会扭曲时空,并产生从该源头发出的时空涟漪。
之后的一个世纪时间内,很多科学家一直在尝试检测引力波,一旦发现无疑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4年,普林斯顿大学的拉塞尔·赫尔斯(Russell Hulse)和约瑟夫·泰勒(Joseph Hooton Taylor)发现脉冲双星,PSR 1913+16,其轨道的演化遵守引力波理论的预测,因此是间接检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两人也因此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很多科学家前仆后继,希望能直接检测到引力波。
直到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家团队与处女座干涉仪团队在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检测到引力波。他们探测到的引力波来源于双黑洞合并,两个黑洞的质量据估计分别为太阳的29倍和36倍。
今年6月16日的凌晨, LIGO科学家团队和处女座合作组的科学家们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第二次探测到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