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饿除滴”,美团外卖渠道部刚在年会上把开战的口号喊出来,美团打车业务已经在上海向滴滴开了第二枪:3月21日,美团打车上海站正式上线。

这仅仅是美团打车落地的第二个城市。去年12月底,美团在南京测试运营打车业务十一个月后开始扩张,开通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但北京业务随后搁浅——美团被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因为缺乏运营资质开展约谈 。随后美团在上海取得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大张旗鼓落地。

从企业申报信息来看,美团打车在上海的运营实体属于上海路团信息科技公司,在去年七月份的变更中增加了出租汽车经营(网络预约出租车客运)的经营范围变更。

早前官方还“别有用心”推出了一个 报名网页 ,上面的口号是“何时开通你说了算”。昨日果然放出一则应景的页面——美团上海已完成前 20 万乘客“声援”。这背后牵扯到美团打车城市落地的“潜规则”——一个城市用户报名满 20 万人即开站,而这前 20 万名乘客注册可以拿到打车券,前 5 万名司机则可以享受零抽成。

作为撸羊毛的老手,笔者早早就注册并如愿领到了前5单优惠的抵扣券(和出租车5块钱优惠券),开启了首日开通后的体验之旅

试过几单后,最强的感受是——轻,流行的英语口语表达是LITE。这种轻松或者说轻灵感,有一些是来自新生事物刺激,而另一些就实打实得体现在了产品端的整体的感官和服务的流程体验上。下面具体给大伙儿说说:

这种轻也来自APP的大小,在笔者将它从苹果商店下载的时候就留意到速度相当之快,仔细审查下发现安装包大小在70mb,对比滴滴出行185mb的容量不止减小了一半——当然我们不排除这其中有平台刚上线业务较为单一的因素。

这种轻还来自使用的流程体验,注册完手机号码后(也可以通过绑定QQ、微信账户)很奇怪得并没有强制要注册者立即绑定付款工具,在下车时候才会提醒乘客选择支付选项,随后给你跳转到不同的工具,以及你还可以进行下一步如开通微信免密支付的验证等。另外值得注意下面这张图,被折叠的一大常用支付工具是什么应该不难猜到吧?

当然,你很难要求一个新的打车平台在这个已经被Uber几乎完美塑型的标准化流程里再搞出这样那样的“花头”,但一些细节还是能看出美团打车的别致用心:比如用车时候可以进行两项多选,即同时呼叫出租车和平台合作的私家车业务,就看谁先来。这一键的差别可以方便不少人在着急用车时候的体验优化。

这里笔者要给以上设计送出好评。

当然,评价体验好坏还离不开另一个群体:司机。笔者有幸,早上发车的第一单是一位女司机“前来接驾”,她今天已经在美团上做了6单了。当笔者问她感觉新平台什么区别的时候?她点点头称赞这个平台一上午做下来还“蛮好用的”。还不等笔者抱着职业病迫不及待追问她哪里好用时,她就自己抢白说:

“而且我感觉是它对司机比较公平,不像是之前做滴滴的时候。我早高峰在某CBD,周围明明都是好多举着手机等车的人,系统就给我发到三公里之外的预约单子,我后来就干脆把账号让老公做了。而今天基本上叫到车的人都在我很近的地方,不用特地绕预远单。”

她看我饶有兴致,还给笔者普及了一个名词,“在我们网约车司机群里,这种舍近求远的单子叫扫单,就是性价比差的单子,好的单子一般会让给那些特别照顾的司机。”根据笔者向司机了解到的信息,滴滴对于司机确实存在一套复杂的排名系统,其中涉及到了接单量,好评度以及是否和平台签约等条件,这些题外话我们姑且另开一篇细聊。

另一位今天接了第3单的季师傅对笔者发表的看法是,“这个平台刚出来,今天我是和滴滴一起开着使用。给滴滴设置了定时预约,接你的这个点正好刚刚滴滴那边下线。美团的补贴还是不错的,乘客我知道是每单有十几块,司机是第一单10块,第二单8块,第三单6块这样循环下来,奖励还挺刺激的。而且暂时不抽佣金,但现在因为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现在单子还比较少。”

昨日有媒体爆料:美团打车更新了一则名为“上海开城无忧保障奖”,日期从3月21日起,要求司机每天至少完成10单,且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之间保证至少10小时在线,连续考核6天,取消订单最多十单,不刷单,不作弊,考核通过,就能获得如下优惠:每天(收入)不足600元,美团打车给补足到600元,超过600元,则再多奖励200元。此前,美团打车向司机端开放的注册优惠还包括,前5万名完成注册并成功通过审核的司机,在开通3个月期间享受免抽成特权(滴滴为每单五分之一佣金)。

笔者在聊天中发现,几位司机都是从滴滴那边转过来的老司机了,“我老公做滴滴的吗,他圈里的消息早就推送了美团这个打车,所以早就告诉我了。”司机王女士说。

从笔者的体验和司机的反馈来看,美团打车在上海“首战告捷”,即便多少有些“新人总比旧人美”的,但都是用户的真实感受。

至于补贴会不会按照“套路”逐步缩减,消费者目前看似美好的体验会不会因为没了“羊毛”而破灭,Uber当年革命式用车体验是否重现荣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笔者只能说,按照市场竞争的常识,从促进网约车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竞争是值得被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