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9 CES ASIA已经过去一周,不过整整占据两个展馆的汽车展示“大场面”,还是在笔者脑海中挥之不去。其中,自动驾驶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创新的主线,从智能辅助驾驶到科幻的完全无人驾驶概念车,这项极具诱惑力的技术不断给人带来惊喜。而结合今年的CES以及市场动态来看,有一个微妙的信号在释放:L3扎堆量产,是否离大众更进一步了。

众所周知,SAE(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根据机器对“动态驾驶任务”的所有环节中的干预程度划分成6个自动驾驶级别,即从L0至L5。其中,L3被认为是开始进入实际自动驾驶的级别。SAE对其的定义是“有条件的自动化”,这意味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自动驾驶系统才能运行。简单来说,系统运行时,人类驾驶员通常无需进行干预,但仍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警惕,以在系统提示时需要人类接管时介入,相当于“人机共驾”。

而L4被称为高度自动化,即驾驶者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依然需要特定的场景限制。相较于前面5个等级需要在一定条件或者限制下的要求,L5可完全实现自动驾驶。

不过,或许因为考虑到L3的人机共驾会有一些人机衔接的问题,亦或许是因为“财大气粗”敢于追梦,很多科技和汽车领域的大企业,如谷歌、福特等,选择直接越过L3,研发L4/L5。百度、Uber、特斯拉等也是L4领域的重磅玩家。不过,因为技术的局限,以及驾驶环境复杂等问题的影响下,目前真正可以落地,大众可使用的L4案例依旧有限。

不过,与高端大气的L4相比,备受争议的L3却逐渐迎来了商业化的曙光。尽管此前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也公开表示过,人类驾驶员不可信任,没有所谓的人机协同驾驶,自动驾驶必须一步到位。但是,或许在目前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中,L3离落地更近。

L3领域的动静一直都是此起彼伏。早在2017年,全球首辆L3能力的奥迪A8出现,就引起了一阵讨论。不过当时奥迪A8还是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市场、政策、技术各方面都有待磨合。

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加,生态的成熟,无论是走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主导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路线的企业,还是走以谷歌Waymo为代表的激光雷达主导+摄像头路线的企业,都在传感器、算法、高精密地图等方面不断获取更优的解决方案。这进一步推动了L3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2018年,已经有不少企业喊话,如:如小鹏汽车2020年将实现L3自动驾驶量产落地。

而到了今年,在累积了一定实力以后,L3领域开始出现更快速地发展。各大企业毫不掩饰地扎堆高调宣布自己的量产和落地野心。广汽新能源推出了Aion LX,该款车型搭载Adigo自动驾驶系统,据悉是全球首款量产L3自动驾驶的SUV车型,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奔驰EQE也要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公司Nullmax 也于近期发布了MAX ——国内首个对外发布的系统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是国内少有的采用 Xavier 计算平台的完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CES期间,嬴彻科技也推出了基于L3级别的自动驾驶货车嬴彻1号。有趣的是,根据各企业官方的说法,这些L3自动驾驶产品都将于2020年左右实现量产。

此外,从功能应用场景上看,此前,奥迪A8强调两个功能,一是拥堵自动驾驶功能,当交通缓慢,速度不超过60公里/小时,自动驾驶系统可接管车辆驾驶操作。另一个是自主泊车,其可实现自动停车和自动驶出车库,驾驶员可在车辆内,也可在车辆外部用手机app操作完成。Nullmax的MAX除了以上两个功能,还可实现高速代驾(HWP)、自动换道、交通标志识别等。目前,上述几种功能是L3级别自动驾驶的主要应用场景。

除了实用性的功能,许多L3系统在对复杂天气和道路情况的处理方面也有优势,如嬴彻科技自动驾驶团队自主研发的全栈系统1.0,感知端采用异类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可满足高速的全场景工况和主要天气。据悉,其近期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测试证明,系统能够支持多雾、多雨等复杂天气和路况。

当然,既然说是落地,就意味着“接地气”,大众也可以用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的L3级别汽车的实际落地切口都是离我们生活很近的,如广汽等汽车厂商推出的直接面向普通大众的私家车、以及Nullmax想要切入的商用出租车、还有嬴彻科技切入的商业物流车等。

自动驾驶作为近几年持续火热的话题,企业或者大众在该领域脑洞大开已经不是新鲜事。的确,思维活跃地畅想未来的确会对发展方向有帮助,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需要有前沿科技的探索者,同时也需要有务实者做一些接地气的东西。如果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步跨太大直接来到L4、L5,或许很多参与者经不起失败的成本。但是如果一步一个脚印,一关一关攻克,在平稳中,我们可以多添一份信心。

当然,L3量产之日近了,L4的规模化落地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