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之后经济受挫的大环境下,自动驾驶行业和造车新势力们却在逆势生长。

就在9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是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过去几个月,自动驾驶行业已经有多起大额融资事件:包括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小马智行获得丰田汽车4亿美元投资。

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可以说,当前国内自动驾驶的头部企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其中, 百度Apollo、滴滴沃芽、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等几家企业正走在前列。

9月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几家头部企业同台竞技,分享了自动驾驶研发、落地的最新进展。

RoboTaxi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首选

发展至今,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道路依然漫长。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曾公开表示,滴滴自动驾驶的车辆成本在100万元以上,而要想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现阶段需要不断地提高性能,只有性能基本定型后,才能降低成本。

为了尽快将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基于L4无人驾驶技术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正受到百度 Apollo、谷歌Waymo、滴滴、文远知行等知名大厂的青睐。

文远知行的Robotaxi在广州黄埔区144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面向全公众开放,无人驾驶车队已经超过100辆,其中40辆用作Robotaxi,60辆进行专项测试。

百度自2014年成立无人驾驶项目组,并在2019年6月一次性获得45张“载人测试”自动驾驶牌照,正式开启大规模Robotaxi测试。目前百度的无人驾驶车队在沧州和长沙共计60辆。

滴滴自2016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截止目前,滴滴已经获得北京、上海、 苏州、美国加州等地路测资格,并在去年9月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2020年6月27日,滴滴出行首次在上海嘉定汽车城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这是滴滴自动驾驶落地的一个里程碑时刻。

小马智行在2018年12月发布了PonyPilot自动驾驶移动出行(Robotaxi)项目,并在广州南沙率先试点城区公开道路Robo-taxi的常态化运营。2019年11月,小马智行推出美国加州首个面向普通公众的Robotaxi服务。该公司称,截至2019年12月,他们已完成7万多个Robotaxi打车订单。

总体来看,随着众多自动驾驶厂商选择RoboTaxi作为落地方案,Robotaxi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RoboTaxi车队的规模会达到1万辆,2025年会达到50万辆,其中完全无安全员的RoboTaxi会在车辆和行人都比较少的局部区域开始上路示范运营。

单车智能or车路协同?

各厂商在加紧布局RoboTaxi的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路径也在发生分歧。是选择专攻单车智能还是发展车路协同、智能网联等周边技能?各家公司的自动驾驶落地方向各有侧重点,滴滴重视运营,百度结合了5G推出“云代驾”,而小马智行则更像是单车智能的忠实坚守者。

相比其他厂商,滴滴的优势在于场景和数据。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路测和交通数据,滴滴平台上数百万网约车生成的数据正好可以成为其数据来源。

另外,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出行平台,提供的出行服务离普通消费者最近,覆盖人群广泛,能够将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自然地融入到普通出行服务中。 滴滴选择采用“混合派单”的方式在APP中上线自动驾驶出租车功能。

在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表示,滴滴认为能把自动驾驶做起来需要三个方面。一个是AI,即车上的智能能力。一个是需要足够多的数据,作为AI的燃料。其次是需要具备出行生态网络。总结来说,滴滴自动驾驶的业务涉及三方面内容:AI、数据和网络。

百度Apollo则巧妙地结合了5G技术,用“云代驾”给无人驾驶打补丁。

百度提出,“5G云代驾”是无人驾驶的配套服务,基于 5G、智慧交通、V2X 等新基建设施,可为无人驾驶系统补位。比如在面对临时道路变更或交通管制等情况,接到求助请求后 “5G 云代驾” 可以接管无人驾驶车,改为平行驾驶状态,帮助车辆解决问题。

不过,当前大多数企业走的还是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其中小马智行是单车智能坚定的拥护者。

在不久前的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上,小马智行总经理莫璐怡曾这样形容单车智能:“单车智能就像一个军队里面的每一个士兵,我们希望提高单车智能的能力,即希望军队里面的每一个士兵单兵作战的能力都是足够强的,可以去处理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

虽然借助车路协同能为自动驾驶带来额外的补充和益处,但是小马智行仍执着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单车的算法能力,在单车的前提下就可以保证足够的安全,达到无人化和规模化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论坛上表示,国内发展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新的技术路线。在他看来,单车智能存在五大弱点,包括无人驾驶的AI黑箱效应、110亿英里道路测试、几百万种的极端工况、成本高昂和实际行驶安全问题。

李骏提出,针对单车智能的弱点,自动驾驶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技术突破,例如将车外赋能和单车智能结合在一起;借助云端支持、路侧等基础设施支撑;结合5G技术等。

上汽集团副总裁祖似杰同样提出了超越单车智能的智能网联方向。他认为,从产业生态看,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多个创新领域的交汇点。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5G通信的迭代,大数据应用的探索,车规芯片的应用,北斗组网和智慧城市等都希望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成为突破口。

在不久的将来,RoboTaxi将逐渐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究竟哪家厂商能抢得先机?一切都充满未知数,科技与服务的双重匹配,才能使得自动驾驶实现良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