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招聘平台BOSS直聘或将于今年赴美上市,募资规模预计约为3亿美元。

在互联网刚兴起之初,招聘平台主要以综合招聘和分类信息招聘平台为主,市场呈现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三足鼎立的局面。

2009年之后,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社交招聘、垂直招聘等新型招聘平台开始崭露头角,Boss直聘、猎聘网\拉勾网等正是这一时期涌现的新型招聘平台。

审核成为Boss直聘自身模式引发的重担

2015年,中华英才网被58同城收购;2017年,智联招聘完成私有化退市,其经在2014年赴美上市,最终退市时市值不足12亿元。目前,传统招聘三巨头只有前程无忧一家还是在美上市公司。

从市场份额来看,三巨头仍然凭借业务范围广占据着大部分招聘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58同城市场份额约为35.8%,前程无忧为24.3%,智联招为19.6%,合计占比约8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求职招聘市场逐渐往细化多元的方向发展,招聘平台的行业细分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综合招聘平台被更高效细化的新型平台分流。诸如Boss直聘这一类新型招聘平台不断在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上寻求创新。

成立于2013年的BOSS直聘,因其差异化策略——“定位直接和老板谈”,获得大批C端和中小微企业用户。2017年,BOSS直聘实现盈亏平衡,2019年达到10亿营收规模。

Boss直聘的模式主打“去中介化”,让求职者与企业HR或创始人直接进行互动。互动性强的模式更利于企业和求职者无障碍地了解彼此,降低求职者海投简历和企业筛选简历的成本,提高效率。

根据公开资料,Boss直聘的创始人赵鹏曾任智联招聘的CEO,2010年从智联招聘离开三年后创立了Boss直聘。他曾将Boss直聘定位为“Boss直聘则是想解决的是年轻人就业‘跟对人’的问题”。

Boss直聘模式的确迎合了年轻求职者的需求根据TalkingData 2020年的调研数据,57.9%的高校毕业生希望与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进行对接;69.1%的高校毕业生认为与业务部门的人进行事先沟通有助于增加面试的成功率。

同时,这一模式也面临着监管难度大、监管成本高的问题,容易产生虚假招聘信息。

Boss直聘曾在2017年经历李文星事件,在2020年遭遇情色招聘事件,由此暴露平台审核机制的问题。

未经严格审核的招聘内容很可能成为招聘陷阱。2017年发生的“李文星事件”是Boss直聘发展史上抹不去的一个污点。2017年7月,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投发简历,被传销人员诱骗至天津静海,之后被发现溺亡。

2020年11月,新京报调查报道指出,包括北京、杭州、南京在内多个地区的网友反映,在Boss直聘上遭遇“情色招聘”。有企业在BOSS直聘平台打着“董事长助理”、“生活助理”的旗号发布招聘信息,实为要求应聘者提供性服务。

对于BOSS直聘来说,内容审核成为一项由于自身模式引发的重担。

Boss直聘的盈利难关

不过,这一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Boss直聘平台的模式比较适合小企业招聘,相比于传统综合招聘平台主要靠服务B端企业来盈利,Boss直聘的模式显得更像服务“C端”的用户和众多中小企业,盈利难度上也因此受到很大限制。

在传统招聘平台中,企业在平台的影响力、知名度与企业的花钱意愿成正比,大企业往往也更愿意在招聘平台花钱。从盈利能力来看,前程无忧仍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2019年创造40亿;净利为5.26亿,目前前程无忧的市值约为45亿美元。同道猎聘2019年营收为15.13亿;净利为1.27亿,目前公司市值约为100亿港币。

在用户数上,Boss直聘也不占优势。2019年,BOSS直聘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0%。据智联招聘官方数据,目前其拥有1.8亿用户,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BOSS直聘用户达1800万规模(月活),仅为智联招聘的十分之一,另外猎聘的用户数约为510万。

盈利方面,Boss直聘于2017年实现盈亏平衡,2019年营收达到10亿左右,仍处于微利水平。Boss直聘若要上市,如何为投资人建构一个好的盈利前景仍是当务之急。

宏观数据上,我国的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解决民生就业的重要载体。根据天眼查数据,目前全国小微企业数量达到8000万家,数量大约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70%左右。2019年,全国新增小微企业数量达到近1500万家。2017年-2019年,每年小微企业新增注册数量都超过1000万家。

目前来看,这一类企业是BOSS直聘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中小微企业的付费能力比大企业低,这成为其盈利增长的一大限制。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AI和大数据技术在招聘场景的应用,招聘平台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更高效和更精准的匹配正成为新型平台竞争力的关键。

Boss直聘选择在2021年赴美上市,能否通过自身独特的模式打破招聘行业的强者格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