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冲击显著加快了数字化转型趋势,世界各国对无接触支付等金融科技相关服务需求更盛,中国的金融科技也在央行三年规划的指引下蓬勃发展,科技的赋能融入对金融行业全业务环节的变革和影响也在继续深化中。

在多年的市场引导和技术驱动下,国内也涌现了相当数量的优质金融科技企业,中国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沃土。未来,中国本土金融科技产业将进一步展开,成为世界市场不可或缺的重点分部。

作为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2021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又将迎来哪些机会和挑战,又将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本文将基于已有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预测。

1.健全监管体系,反垄断仍是主旋律

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有赖于政策支持和整体市场环境的需求。

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

2020年初,中国版“监管沙盒”试点率先在北京正式落地,并在各地呈现加快态势。

2020年4月27日,央行宣布支持在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等6市(区)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2020年10月,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推出了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后,央行表示应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月7日,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正式发布,更加明确了垄断行为的判断标准。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加快布局金融科技产业、聚力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发展监管科技是现阶段的重点任务和挑战。

2021年,在金融科技监管试点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金融科技监管能力将得到稳步提升,关于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将不断完善。

2.巨头或重启IPO,细分龙头加速上市

2020年,万众瞩目的蚂蚁集团科创板、港交所IPO踩下急刹车,蚂蚁集团当下正在监管指导下进行大量业务的重组与整改,以增加透明度。受此影响,原本预备同期登陆科创板的京东数科上市进程也被暂缓。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透露,调研用户对蚂蚁的满意度还是高的。但涉及消费者隐私等环节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以法律为框架和程序,和社会进行广泛的磋商,我想在问题解决之后,会回到正轨。”言外之意,蚂蚁IPO有望恢复,但暂无具体时间表。

最近,京东将京东数科、云与 AI 业务进行了整合,成立新的子公司京东科技。行业人士预测,京东数科上市计划必然因此受到影响,今后若以 “京东科技” 再上科创板则需要一定时间。

除陆金所以外,慧择(保险科技)、京北方(BPO)、凌志软件(金融软件外包)、移卡科技(支付)等金融科技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也在去年登陆了资本市场。

2021年,这个趋势将会延续。据动点科技不完全统计,已有马上消费金融(消费金融)、联易融(供应链金融)、连连数字(跨境支付)、微众信科(征信科技)、收钱吧(聚合支付)等公司在岁末年初启动和加速了IPO进程。

3.金控公司加快成立,金融科技加强风险缓释

2020年11月,《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与《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开始实施,明确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准入并实施监管。

预计在2021年,更多混业经营的大型公司将把金融与实业板块切割独立运营,在已有的5家金融控股试点公司以外,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将经历去金融化的合规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创新在严守金融风险防范红线的同时,也要针对技术带来的新风险做出适当的缓释措施。这需要企业端的业务部门、科技部门、风控部门的多方配合,对于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来说,应时刻牢记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全面纳入监管,持牌经营,同时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确保金融科技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牢牢守住风险的底线。

4.传统机构加大投入,证券科技是下一个主战场

目前,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正大力拥抱科技,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设立金融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其他资源投入方式,贯彻落实数字化转型的道路。预计未来的传统金融机构中,金融业安全上云将成为发展趋势,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加速迭代。

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投入达到413.7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证券业金融科技投入为7.4亿元,不足银行的3%和保险的6%。

尽管券商在智能化起步方面晚于银行、保险业,投入的资金也低于其他行业,但券商IT领域却已诞生了超千亿的大公司恒生电子。

未来3至5年,证券行业的科技创新将持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增速将高于银行业。

由此可以推测,在前期赋能银行、保险业的经验基础上,金融科技未来将在证券行业大显身手。2021年,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技术将在证券行业实际业务场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证券企业降本增效,使证券机构的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5.网科多角度切入金融变现,技术赋能更多细分场景

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将加速布局金融业务,主要依托流量入口,从社交、电商、生活服务等多角度切入金融业务场景。从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来看,类信贷和支付等类金融服务已成为网科企业在C端变现的重要途径之一,To C端的流量优势也将成为企业提供To B服务的议价筹码。

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与金融产品和服务场景的结合也日趋紧密。除了已为人熟知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保险科技以外,2021年,金融科技还将用前沿技术赋能风控与反欺诈、智慧中台、智能投研、资管科技、监管科技等细分业务场景。

可以预见,通过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化、金融智能化,科技的赋能融入对金融行业全业务环节的变革和影响将会继续深化。

6.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三农成为新蓝海

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金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融资成本普遍偏高且很少有符合银行规定的贷款抵押品。

近年来,不仅金融机构在普惠三农方面主动让利、积极创新贷款业务,金融科技公司也在“金融赋能三农”业务上大力探索。通过快速、精准地为金融机构提供三农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助其形成核心风控能力,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多维度的信息整合,构建农户群体的全面画像,高效、精准地排查筛选出目标客群,提升金融机构“三农”服务的效能,以较低的成本加大涉农资金的投入。

一些深耕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在电子政务系统、地信业务、“三农”大数据等全产业链数据的丰富积累,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建模与应用,进行农村信贷相关多维度数据核查与验证,填补了农村、农民征信空白,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在此类群体中的可获得性。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战略下,金融科技将以实际行动服务实体经济。未来,三农这块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将成为金融科技服务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