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央行数字货币商用的脚步近了。

2020年10月以来,我国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的小范围测试进展顺利,落地场景包括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据了解,下一批数字人民币面向公众的试点将包括上海、海南、长沙、青岛、大连、西安六地,上海或将很快迎来数字人民币公测。

近年来数字人民币被频频提及,随着更多的省市开启试点应用,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顶层制度、创新实践等方面已具备充分优势,并为其后续投入商业用途奠定了基础。

数字人民币的四大特点

未来,法定数字货币的出台将在实际运行中形成货币二元化的局面。虽然这与法律层面的货币一元化并不矛盾,但也要求我们对央行发行的普通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浙江现代数字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周子衡总结了以下几个特性,可以帮助我们界定央行数字货币与普通货币。

  • 法定数字货币更便宜,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无息的,资金成本为0。它不构成银行存款,所以它的利息既不为正也不为负。原理上,数字货币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只有一个主人,所以不存在他人为其付息的问题。
  • 虽然现在的讨论多倾向于当面支付,但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支持的是远程在线支付。在远程方面,央行数字货币所要支持的是一个远超现有体系的庞大的市场体系。
  • 法定数字货币支持的是一个超级的RTGS(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它的成员包括银行、企业和个人。它是实时进行、双方记账的,没有资金的在途问题。同时它是全时的,24小时全天候的。数字人民币支持全额支付,支付即结算,不会产生信用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现有的银行账户系统等级不同,RTGS全员的账户之间无差异,扩张性很强。
  • 法定数字货币自带决策系统、支持决策活动;原有的银行的货币只支持资金的划转,与决策有关,但不支持决策活动。经济数字化意味着决策活动的数字化,就必然要在货币方面有所突破。虽然是实名开户,但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匿名运行,也满足广泛而多层次的匿名交易需求。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加载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完成一些财务的审计稽核和纠纷裁决。

还将覆盖哪些场景?

现有的试点中,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已在一些零售消费场景得到充分验证。此外,在当前经济环境的迫切需求下,央行数字货币独有的的可追踪性、可溯源性使其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领域也有施展拳脚的机会。

比如,众多实体店发行的大规模的预付费卡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企业信用债和抵押等融资方式存在的漏洞以及上市企业募资用途的追溯……这些都是数字人民币可以发挥优势的战场。

与一般的数字支付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的对公应用,牵涉到企业的财务数字化以及财政数字化的问题,是法定数字货币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的畅想中,跨境支付也可以是未来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比如,中银香港既是港币的发钞行,本质上也是离岸人民币的清算行。通过中国银行总行本身就可以连接到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可以设想基于中银香港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发钞行,从已有的人民币的基础和人民银行的联系,应该没有太大的阻碍。这样一来香港就能发行数字人民币,同时与大陆的发钞行进行资源的整合、联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

在央行数字货币与产业互联网结合的场景中,资深科技行业分析师黄乐平看好央行数字货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应用。“汽车正从传统的运输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车联网后,成为数据中心的汽车也会产生新的支付需求。”黄乐平认为,基于智能合约的DCEP如果能满足这方面需求,就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各地现在都在做智能驾驶的试验,特别是与商用车、物流行业这些大规模的是公路物流货运行业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央行数字货币在To B端的与智能驾驶行业相结合,我认为有很大的意义。”

未来面临哪些挑战?

众所周知,货币的发行、流通、记账、存、取等环节涉及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层面需要完成统计、结算、传输、存储等工作,在数字货币的传输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数据的延时、同步、错包、丢包等问题。

DCEP与现有的电子支付系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DCEP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整个支付流程需要多个系统与用户的终端协同完成工作。需要在各地建立高度完善且稳定的计算分中心、存储分中心,对单位和用户的使用也需设置配套的终端设备和应用条件。

而现有的电子支付,例如微信支付宝等产品,则是只采用了一个支付中心,用户的设备仅仅是作为一个收集信息的终端。

专家预测,未来,数字人民币钱包等官方支付工具与微信、支付宝等民营支付工具之间将会竞合发展。数字人民币作为具有官方背景的金融科技产物,将承载更多具有国计民生性质的社会职能。

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涉及的数字人民币开户、KYC(客户身份识别)等初始成本十分高昂。黄乐平认为,基于Token或DCEP的分布式系统则可以大大降低这种成本。此外,分布式系统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沟通,传统的支付系统中的一些确认工作需要人工介入,但通过智能合约的系统介入,也可以大幅缩短时间成本。

目前来看,民众对于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需求强劲,央行数字货币未来的供给是否能跟上也是一个问题。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认为,央行数字货币还应解决好数字货币的安全问题,在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结算、存储过程中对安全有极高的要求。除了技术设施的安全,还要考虑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干扰、盗取央行数字货币等产生的安全问题。

另外,在央行数字货币的高效和便利给经济发展带来超级动力的同时,如何给这个动力加上刹车阻力,也为今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