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呗公告了接入征信工作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花呗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工作。目前,在获得用户授权的基础上,部分用户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征信报告中查询到花呗记录,未来征信服务将逐步覆盖全部用户。

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对用户和蚂蚁本身究竟意味着什么?持牌金融机构正式开业之后,蚂蚁的整改重心将落到何处?蚂蚁集团还有哪些推进上市的可能性?

用户:以后该怎么用花呗?

征信信息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用户提供贷款时评估其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的重要依据。花呗接入征信系统后,能够使用户的征信信息更加全面。

尽管花呗在公开声明中表示,只要在使用花呗时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用户获得的金融服务便不会受到影响。但在一些社交平台的公开讨论中,仍有不少网民表示,一旦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自己就将停用花呗。

动点科技了解到,上述网友担忧的原因在于,花呗不同于信用卡,属于小额贷款,如有尚未还清的欠款或逾期违约记录将导致银行拒绝放款,会在申请房贷车贷形成不利因素;也有网友表示,银行在评估申请人信用时不仅要看有无逾期贷款,也会综合考虑已有的各类小额贷款。如小额贷款过多则会被认定为资金紧张度高,将被银行压缩申请的贷款额度。

对于上述网民的疑虑,金融行业资深从业者张鲲表示,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一般会考量客户的总额度、总额度使用率、借款总机构数、近期征信被查询次数等指标,花呗作为无抵押线上消费贷,在二代征信中应该属于循环贷类产品上报,一个月账单上报一次。

“一般来说,银行在房贷、车贷等抵押类贷款业务中,不会因为客户有小额贷款就拒贷;在一些风控审核较严的银行,无抵押消费贷款确有可能被限制。不过,银行审批无抵押消费贷款时更看重客户在该行的资产情况,客户是否有小额贷款的影响很有限。

另有专家补充,对于使用小额贷款较多的客户,银行会计算其负债能力,被判定为负债过高的客户可能会被降额或拒贷,这属于银行金融产品的风控手段之一。“而花呗作为消费贷款的一种,额度区间为500~50000,比较灵活。针对资质一般的客户,授信额度最高约为2~3万元,银行会研判对花呗用户足额放款是否存在还款风险来调整相应的贷款额度

花呗也在公告中表示,当前已引入多家优质金融机构一同为用户提供服务,根据授信额度来源,将由蚂蚁消金或提供授信额度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征信信息的报送主体,逐步报送至央行征信系统及其他依法设立的征信机构。

综上,用户在使用花呗时需要控制总的贷款机构数量和额度使用率。也需要关注征信上报时是否会拆开报送,造成多笔查询和多笔借款。

蚂蚁:整改到达核心业务

去年出台的小贷新规大幅限制了联合贷的自有出资比例,同时强化了资产证券化的审批,这大大降低了花呗等小贷业务的杠杆率。

为符合监管的要求,蚂蚁如要继续以小贷公司主体经营花呗、借呗业务,势必要增加大量的注册资本金以应对杠杆率的下降。而由蚂蚁消金来承接花呗和借呗,小额借贷业务的杠杆倍数瞬间放大到到8~9倍,为蚂蚁节省了很大一笔现金流。

在此基础上,花呗所属的蚂蚁消金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正规军,当然也要与银行一样接受监管。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征信系统提供信贷信息。因此,花呗的服务记录信息也需像银行借贷信息一样,纳入征信系统。

在对违规借贷业务的整改方面,花呗作为蚂蚁的现金牛之一正在接受精心雕琢。

前不久,花呗改进了“理性消费助手”功能,并上线了“花呗账单助手”新功能。在用户设定每月理想账单金额后,花呗将根据设置进行账单进度提醒、超额预警和负债提醒。

在整体去杠杆的宗旨之下,花呗还将“花呗分期额度”并入到了“花呗通用额度”中,这实际上意味着对用户降额。

这些举措对于倡导和回应社会关切的“理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专家预测,蚂蚁集团后续整改的方向,应当是断开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的不当联结,这是否意味着支付方式中不能出现花呗或花呗分期,还有待探讨。

海外上市?未必是好选择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阿里巴巴公布了新一届第一组董事:除现任蚂蚁集团董事长的井贤栋退出了第一组董事席位以外,其余仍为2019年第一组董事成员:副董事长蔡崇信、集团总裁J.Michael Evans及爱立信集团总裁E.B rje Ekholm。

井贤栋为何退出董事会?阿里巴巴并未给出确切原因。业内推测,这可能意味着阿里将进一步推动蚂蚁金服的独立化。

自去年11月始,蚂蚁集团变故横生,上市遥遥无期;今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也是负面缠身。在整改进入关键节点时,对阿里和蚂蚁的管理层进行隔离,为的是避免阿里对蚂蚁集团的发展造成其他不可预测的影响。换言之,也是为蚂蚁集团完成整改转型后继续谋求上市排除风险因素。在实控人马云毫无声息地保持低调的同时,担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和CEO的井贤栋,肩负着再度探寻上市之路的重任。

而9月初,蚂蚁的一则重磅投资消息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海外上市的猜想。

蚂蚁集团耗资150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9683亿元)收购了新加坡订餐平台Chope公司1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报道称,Chope将和支付宝合作推动餐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支付宝将为Chope提供小程序技术服务,增强其在餐饮领域的竞争力。

这不是一笔简单的投资,更是蚂蚁集团面向海外市场的重要布局。据了解,东南亚有着6亿多人口,市场潜力巨大。而Chope系统覆盖了整个东南亚5000多家餐厅,实力不可小觑,其丰富的线下支付记录可以成为支付宝进军东南亚的入口。

但餐饮应该只是第一步,在全球化战略指导下,蚂蚁集团的其他业务也有可能延伸至海外各个市场领域。在此基础上,蚂蚁也许还存在寻求海外上市的可能。

当然,在最新的网络安全审查机制下,用户数超10亿的蚂蚁集团海外上市必将面临更严格的管控。因此,蚂蚁集团自身对于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必定慎之又慎,不会轻举妄动。

大数据专家李可顺告诉动点科技,蚂蚁作为一个掌握大量数据的金融公司进行海外上市可能性不大,金融科技概念撑不起高估值。若蚂蚁要走海外上市之路,以一个掌握场景(控场景不控数据)且有金融科技赋能的公司的身份来讲故事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