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两大巨头开放生态互通有了实质性进展。

近日,阿里旗下购物平台淘特App开通了微信扫码付功能。用户选择微信支付渠道后,将生成一张微信支付二维码,将其保存到相册后,在微信中扫码打开,弹出待付款界面后即可完成支付。

虽然流程比起直接支付稍显繁琐,但这确实是微信支付渠道首次真正意义上得以介入阿里电商业务之中。

“直联”未动“扫码”先行

据报道,除淘特以外,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App以及社区电商平台淘菜菜均在近期陆续接入了微信支付。不过,目前,淘宝、天猫仍尚未开通微信支付端口。

对此,淘宝App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积极进行技术筹备,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安全为底线,分阶段、分步骤实现接入多种支付方式。

对于微信支付以二维码而非直联的方式接入淘特,不少人也存在着疑问。据了解,这种曲线支付方式其实是通过与微信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机构居间完成的。淘特方面对此的解释是,微信扫码付其实是在直联微信支付进展缓慢的背景下“被迫”启动的。淘特事业部总经理汪海也隔空喊话微信,希望在直联之前,这种过渡时期的曲线支付方式不要持续太久。

2021年初,淘宝特价版“淘特”微信小程序曾短暂上线,且支持用户使用微信支付付款。不过很快,该小程序就“由于所选类目与小程序运营内容不符合”,暂停了服务。

淘特负责人表示,下架整改并重新提交申请后,淘特小程序至今仍处于等待审核通过的状态。最新的进展是,淘特的商品可以通过一对一私聊分享给微信好友。

看得出,在这最初互相开放生态的尝试中,巨头们内心也存在着迟疑和犹豫。

对阿里来说,将尚处在成长期的淘特接入微信生态,意味着拥有了和拼多多一样“下沉”的可能。淘特可借助微信的社交场景获得流量的增长,即可通过小程序或分享链接获取更多的用户和订单。未来,即使淘系电商的外链依然无法在微信直接跳转,若能在微信小程序上架也可缓解流量焦虑;但对于微信来说,只有打入淘宝、天猫等用户数量更加可观的电商平台才能有效促进其支付份额的提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阿里一方看起来更加积极和热情,而腾讯一方则显得矜持而冷淡。

支付双寡头雌雄难辨

近年来,国内金融科技产业日新月异。在阿里、腾讯等大型科技公司推动下,中国的移动支付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交易场景的丰富性以及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方面,已远超全球其他国家。

移动支付的普及也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中国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费率均不超过0.6%,用户能以较低的成本享受移动支付与收款的便利,以及配套的金融理财产品。

在移动支付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子商务的崛起一度令支付宝在PC时代一家独大;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一直不温不火的财付通也凭借着微信红包这一社交游戏迅速解锁了第三方支付的另一半地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稳居移动支付的龙头地位,达到55.10%;排在第二位的是腾讯财付通(含微信支付),为38.9%。随着支付宝、财付通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合计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二者对于移动支付头把交椅的争夺也日益胶着:你来我往中,很难说清谁取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支付宝已服务超10亿用户;截至到2020年的第三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超12亿。另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2020年分别有92.7%、91.0%的用户使用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财报数据表明,微信支付已在腾讯业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商业支付及理财平台的收入增长,2021年一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同比增长了22%。

另外,小额高频的支付场景也使微信支付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而有了更强的用户粘性。虽然自身用户量并未因此明显减少,但支付宝也已隐隐有了危机感。

为应对这一局面,支付宝开始转守为攻。近几年,支付宝频繁推出红包活动以刺激线下消费场景中的小额支付,用户为赚取他人领取红包后的奖金而疯狂分享红包口令的行为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支付宝社交场景的不足。

今年国庆长假甫一结束,支付宝的红包活动就在微信刷屏,大有赶超拼多多“砍一刀”之势。这也是阿里、腾讯宣布互联互通后,支付宝的首次红包营销。不同于以往需要复制红包口令的玩法,这一次支付宝的红包二维码已经可以直接在微信群分享,或许这已经是微信做出的一大让步。

开放后的安全难题

互联网反垄断的意义在于促进竞争与增加公众福利,在此趋势下,支付系统的生态开放已成为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等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必选项。支付互联互通所带来的互联网企业互联共享的趋势,将影响深远。

北京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宇轩表示,在社会层面上,不论是支付渠道的打开还是业务生态的互通,都必然利好包含消费者、中小商家与普通创业者在内的用户群体。

对于商家来说,多个大平台之间的开放能大大削减其在平台间引流的营销成本与客户转化的交易成本,减轻其对于特定平台的依赖,从销售便利性的角度打开更多自主经营的空间。这也迎合了国家“共同富裕”的战略方针,将平台互联互通的便利性红利分享给中小创业者。普通消费者也同样获利颇多,平台间信息的共享消除了互相封锁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搜集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尽管互联互通需要一个过程,但金融科技专家由曦认为,大公司之间的生态开放并没有技术上的阻碍,巨头们的犹豫与纠结更多是出于商业与竞争的考虑。

“互联互通对腾讯的影响比对阿里大。腾讯对自己的生态体系一直呵护有加,在微信之上建立了一个丰富的互联网次生态,拼多多等电商小巨头的逆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生态打开后,以阿里的彪悍运营能力,会对腾讯生态内的流量转化形成分流。当然,腾讯也可以反吃阿里流量,但是阿里的流量不如腾讯更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腾讯是被保护的生态,战斗力上要弱于阿里。”

郭宇轩则进一步指出,支付互通,更多是解决了从下单到完成支付最后“最后一公里“的选择问题,而很难从根本上打破企业间的数据护城河。阿里与腾讯在业务上的侧重点不同,数据源的产生路径也大相径庭,很难实现完全的共享。

除了企业层面的商业秘密与战略之外,用户数据安全性将成为互联网企业信息共享的一大阻碍。当几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同时拥有消费者信息数据时,道德风险也随之产生。如何有效防止消费者信息的外溢、滥用与非法商业化变现,将是监管所需要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