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健康领域也跨入了新的历史机缘。以新兴科技为动力的智慧医疗成为深化医改完善医疗体系的重要方向。未来智慧医疗在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智慧医疗也开辟了大健康产业的新领域,是一个发展前期前景十分广阔的新兴产业。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的探索智慧医疗发展的新路径和方案。

液体活检、人工心脏、微创机器人、医学影像技术、智慧医疗实验室……在本次BEYOND智慧医疗论坛现场,来自医疗健康产业界的精英代表、医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共同介绍了智慧医疗行业的各种最前沿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成果。

“通过过去四五年的努力,泛生子完成了液体活检自主技术平台的研发,其已具备一定的国际领先的地位。”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思振介绍了液体活检技术在癌症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这项平台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可以在一份血液里同时完成甲基化和突变的检测极大提高了灵敏度另一方面,该平台可以对一次建库单个样本进行多达10次的检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控肿瘤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通过这两项技术突破,液体活检技术可以被广泛运用到癌症早筛诊断和复发检测中。

中国大约有70万的重症心衰患者,但全国每年心脏移植的数量不到700例,这意味着1000份重症患者中只有一个可以得到心脏移植。曾有专家指出,“在植入性的医疗器械中,没有比人工心脏更复杂更困难的器械了。”

据了解,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研的人工心脏是中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人工心脏产品,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获得了短期和长期适应症的人工心脏产品。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旭介绍,未来,永仁心计划从国内和国外引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从心衰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阶段打造一个心衰重症的器械平台。

随着内窥镜的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大量的取代了开放性手术,医疗机器人开始被很多医生青睐,骨科、神经外科乃至口腔科等多种医疗机器人已快速走向市场,进入医疗工作中。但与此同时,机器人手术的复杂性延长了医生的训练时间、降低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且手术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也相应增加了医疗成本。

据真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宏斌介绍,真健康所聚焦的是能够让更多医生轻松掌握的普惠型微创手术机器人——经皮软组织穿刺机器人。在最近真健康与广州医大附属医院呼研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穿刺临床实验中,100多位进行肺、肝肾、胰腺等重要器官穿刺的患者没有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所有穿刺都100%到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培军发布了《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报告从政、产、学、研、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发展趋势,中国医学影像AI教育仍处于探索与尝试时期。他预测,未来中国医学影像产业化将更加落地、交融、开放、联合。

澳门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张康分享了澳门科技大学和科大附属医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与医学大健康等场景的精准诊疗的应用:2018年,澳门科技大学首次使用迁移学习的算法实现了三种类型影像学数据和眼底等疾病的智能分类,并让模型可解释;之后,科大基于11.5万多张视网膜眼底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结合人目学与体征和面部特征数据开发了一个检测慢性肾病和II型糖尿病发病率,评估病情进展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准确率高达85%~9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范玉华则分享了数字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临床评估中的应用:在定量研究方面,中山大学在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共同研究中通过眼底照相、AI辅助诊断、影响分析等技术定量化影射大脑中白质的缺血状态、预测缺血部位的信号以及未来发生痴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定量手段难以发挥作用的腔隙性梗死等场景中,中山大学与一位加拿大的学者共同研发了一个用来评估步态的仪器AmbuloSono,可用于训练、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

“梳理国内众多智慧医院的建设,其着眼点不外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方面,而智慧实验室的建设是在整个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的,但它又有别于整个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的主要内容。”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医学分会常委欧启水围绕着智慧实验室建设的各个要素和要点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实验室设计最初应充分考虑空间大小与功能分区,与智慧化所配套的内部空间分割、环境、安防系统、能源系统等。智慧实验室应具备在检验前进行检验项目的智能推荐和相关提示、实现机器化的自动标本采集与运送、识别实验室危险品仓库与新冠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及报警等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