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入倒计时,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为主题,旨在充分把握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相融互促的发展趋势,传递无界共生的创新理念,展现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
在世博中心主会场呈现的元宇宙核心展从虚拟体验和显示展示两个维度集中展示了AI+元宇宙产业生态链,包括底层算力芯片、沉浸式全息影像技术、脑机接口、新一代数字工具、智能交互终端等,业界领先的AI大模型、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驾驶商用车等重磅产品也集中亮相,下面和动点科技一起先睹为快吧!
1.百度文心大模型
2018年起,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由重复开发、手工作坊式人工智能的零散、低效局面,走向工业化、集成化智能的全新路径——以一个大模型“走天下”,为通用人工智能带来曙光。
自2020年,OpenAI研发的NLP模型GPT-3出圈后,AI大模型军备赛正式打响。谷歌、微软、Meta、华为、阿里、浪潮等国内外巨头纷纷下场参战,模型平均参数上百亿,但这同时也将AI大模型与普通人隔离,成为高玩们才有资格解锁的神器。
而百度的大模型却有点不一样,比起束之高阁,百度似乎更希望普罗大众都能亲身体验AI大模型的强大能力。
文心大模型是百度针对各种通用化的场景、结合百度知识图谱的能力开发的具备通用化能力的模型,行业中的公司可通过模型直接调用需要的能力。除了广泛应用于能源、金融、航天领域,AI作画也是文心大模型在可面向C端的视觉领域AI能力的直观展示。
以面向创意人员的AI服务平台“一格”为例,基于文心大模型对于文本语义的理解,其可以根据用户的文字描述进行现场作画,解决了文章配图的版权文字。记者现场输入“月光下的哥斯拉”2分钟后,系统展示了7种不同风格的画作以及对应的创意应用场景。
据介绍,此应用目前处于内测阶段,后续有望对用户付费开放。与国外的AI绘画产品如谷歌的Imagen相比,百度的“一格”针对不同风格生成图像的能力更强,其对中文的语义理解能力也是全球领先的。
2.蚂蚁集团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
在数据要素流通大背景下,行业面临网络空间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新挑战。隐私计算是兼顾数据安全和数据流通的关键技术,涉及众多专业技术栈。
在数据密态时代各个行业各种场景的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多条技术路线相结合,单一的隐私计算技术框架难以适用于复杂和交叉的场景。如果每遇到一个新场景,都需要从头开发,不但技术资源重复浪费,而且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很难保证,成为了隐私计算大规模落地应用的阻碍之一。
今年7月,蚂蚁集团面向全球开发者正式开源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而本次展出的“蚂蚁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就是蚂蚁隐语可信隐私计算体系的根基,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是蚂蚁集团沉淀了6年隐私计算技术与应用的集成之作,融合了千余项专利,覆盖所有主流隐私计算技术,在可信密态计算(TECC)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可实现一小时内造成亿级密态样本的建模和分析。
3.壁仞科技BR100系列GPU芯片
壁仞科技是国产高端GPU芯片“独角兽”,其首款原创架构的国产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已点亮流片进入量产。
BR100基于壁仞科技原创芯片架构研发,采用7nm制程,可容纳770亿颗晶体管,在国内率先采用chiplet技术、新一代主机接口PCIe5.0、支持CXL互连协议,具有高算力、高能效、高通用性三大优势。BR100的16位浮点算力达到1000T以上、8位定点算力达到2000T以上,单芯片峰值算力达到PFLOPS级别,超过国际厂商在售旗舰产品3倍以上,并创下国内互连带宽纪录。
据介绍,BR100系列是本次WAIC的“八大镇馆之宝”之一,其算力突破了国际纪录,是国际上性能最强的通用GPU。主要部署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为大规模的AI训练场景以及智慧城市、元宇宙等场景提供算力。
4.微创医疗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
国产手术机器人这一新兴市场正处于高景气发展的重要阶段,商业化突围在即。港股上市公司微创机器人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突破,旗下“图迈”系列产品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填补了国内空白。
本次WAIC会场中,微创也展出了旗下另一款产品——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据了解,鸿鹄是国内第一且唯一同时获得NMPA和FDA认证的国产手术机器人。
在关节置换手术中,人工的截骨成型难以保证长期的契合,致使患者在5~6年内便需要重新更换关节假体。但微创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可根据CT扫描后的3D建模进行更精准的假体匹配,在术前进行截骨量等相关参数的调节规划;术中,在导航的引领下,机械臂会自动到达对应的位置,医生只需使用相应工具截断即可。从摆放位置和截骨创面两方面提高假体在患者身体中的生存时间,降低更换假体的频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成本和生理痛苦。
5.爱迪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平台
当前,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作为解决医疗行业痛点难点的有效办法,数字化医疗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全球医疗器械巨头GE医疗给出了AI医疗行业的App Store,发布了一站式、跨品牌的集成AI平台——爱迪生魔盒。在此基础上,GE医疗基于四大核心模块打造的爱迪生医学影像开发和应用平台获得了今年WAIC的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SAIL)智慧医疗领域的奖项。
据GE医疗工作人员介绍,自GE医疗在中国推出“Edison爱迪生数字医疗智能平台”后,已经与超过10家国内人工智能新锐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构建智慧医疗生态,助推各级医疗机构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诊疗效果。目前,合作伙伴领域已覆盖CT、MR、DSA等在内的先进影像设备,以Edison爱迪生数字医疗智能平台为基础形成了肺部精准筛查、乳腺精准筛查、卒中精准诊疗、冠脉精准诊断、肝脏精准成像、骨折智能分析等多病种解决方案。基于Edison爱迪生数字医疗智能平台,目前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并投入临床使用了15款产品,相关产品已服务600余家医疗机构。
6.西井科技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
作为一家从上海走向全球的企业,西井科技以人工智能为技术锚点,结合无人驾驶技术,驱动全球大物流领域的生产要素智能化服务,以及城市生活要素的数智化智能转型升级。
今年WAIC,西井科技推出全球首款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可实现全程无人情况下短至6分钟的电能更新。
据介绍,Q-Truck配备210KWH超大容量电池,可保证7*24小时的工作,能优化任务选择形式路径,续航里程达150KM,载重量高达80吨,还集合了车辆管理调度系统、车辆线控技术等数字系统,通过一对一的任务配对减少车辆空驶率,车队系统能同时管理多辆无人集卡,实现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车辆间的混行运营。
目前,Q-Truck已应用于泰国林查班码头和阿联酋哈利法二期码头。前者已连续运营超25个月,累计实船作业超15万箱;后者是中东地区第一个部署无人驾驶的港口。
7.非夕科技核酸采样机器人
除了智能芯片,今年的WAIC还是防疫科技的主场。
今年疫情期间,除了基于政府权威数据服务推出的具有健康核验功能的数字哨兵占据了各大公共场所以外,“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建设也加速了核酸检测机器人的问世。
据非夕研发人员介绍,这个核酸采样工作站一次性可以储备240根试管和其他采样配件,每单次采样时间约为28秒。也就是在一次备料240套采样配件后,整个工作站在120分钟里,可以完全无需人力协助地进行全自动化无人采样。这种全闭环全自动化的采样流程,最大限度地节省了人力和避免了交叉感染。与市面上需要另外配备一次性咬口器的设备相比,非夕科技的核酸采样解决方案还适应了不同身高人群的采样需求,在AI相机和机械臂实现更精准采样的基础上提供更加舒适的采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非夕科技还参与制定了日前国内首个《智能核酸采样机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在上海正式发布。此外,上述核酸采样机器人正遵照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标准准备审批材料进行报批。
8.亮风台AR现场实景实时空间编辑器PinNotes
在元宇宙风潮下,AR被视为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本次WAIC现场,作为国内头部AR平台的亮风台带来了为工业而生的AR眼镜HiAR H100、AR远程通讯与协作平台HiLeia和AR“便利贴”与“记事本”PinNotes。
其中,PinNotes是亮风台打造的AR现场实景实时空间编辑器,用户可用AR眼镜或者手机,直接向物理世界中的参照物实时添加关联的虚拟内容,这些空间场景数据和虛拟内容数据会持久化保存到AR平台,之后可读出进行再次编辑、查看,为用户带来空间互联、虛实融合、智能交互的体验。
据介绍该产品代表了下一代AR的演进方向,在行业内具有产品跨代的领先优势。适用于电力、石油、冶金、汽车、机械 化工、矿业行业巡点检场景,目前已服务于超1000家企业客户,包括三一重工、国校自仪、上海航天八院800所、国家电网、贵州电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