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的投资中,领投方是这么说的:“Eratani正在重新定义印度尼西亚小农户的可能···”,但至于如何重新定义,这就要去看这家公司怎么去做了。

Eratani是一家总部位于印尼的农业科技初创公司,该公司近日宣布,已经在A轮融资中成功获得了620万美元资金。

据了解,这笔资金由Clay Capital领投,TNB Aura、SBI Ven Capital、AgFunder、Genting Ventures、IIX参投。根据声明,随着新资金的注入,Eratani将会进一步加速对精准农业工具、农场机械化和可持续耕作实践等方面先进技术的采用。

Eratani成立于2021年。按照官网信息,公司致力于为农民群体提供从农业生态上游(如融资和供应链管理)到下游流程(如农作物的分销和配送)等在内的全方位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确保每一位农民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所需的支持”。

体现到具体方面,据介绍,Eratani的生态中已覆盖了超3.4万名印尼农民群体(作为对比,在23年的报道中其合作农民为超2万名),与600个农业服务站和70家稻米加工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改善了1.3万多公顷水稻农场的种植情况以及生产了超11.2万吨大米及谷物。此外,Eratani也指出,24年期间,其合作农民的产量和收入平均提高了29%和25%。

作为背景,融资稿写到,大米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每日70%以上的热量。然而,大米也是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作物之一——水稻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5%到2%。这相当于整个航空业的排放量,而且也占据了耕地总排放量的近一半水平。此外,水稻的水足迹需求也相对较高,每公斤水稻会需要3000至5000升水,是其他主要谷物的2至3倍。

Eratani表示,其举措“解决了”印尼水稻行业面临的根本性问题——通过将原本各据一方的利益相关方连接起来,并在整个农业周期内提供全面支持,从而改善整个行业生态。

而从这一点出发,作为领投方上述言论的可能出发点之一,Clay Capital表示,在一个高度碎片化的水稻种植生态系统中,Eratani像“连接组织”一样,把各个分散的部分有效地联系起来。同时,Eratani以农民为中心的、整合式运营模式,也使自身有别于一般的农业科技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Eratani也在声明中指出,此次融资彰显了投资者对公司改变印尼水稻行业能力的信心。同时,这也从直接层面上支持了当局加快实现“到2027年全国大米自给自足”的目标。

最后,Eratan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drew Soeherman也表示,“在Eratani,我们正在证明经济和社会影响可以与环境可持续性齐头并进···我们的重点不是快速扩张,而是建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能够战略性地扩大规模,为农民和农业生态系统创造长期价值,同时支持印尼的粮食安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