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汽车厂商在下半年布局了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蔚来的“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显得更加紧迫。能救自己的方式就是认清自我,及时做修正,才能走的更远。
曾几何时,蔚来是新能源车领域的重要品牌。它定位高端,走的是与众不同的换电路线。随后,蔚来接连推出了乐道和萤火虫的子品牌,希望提升销售表现,但这样的多品牌模式在财务和运营上就遭遇较大的挑战。
首先是乐道L60 在发布之后,并没有形成预期的销售表现。当然,其面临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6、智界 R7、理想 L6 等众多竞品的竞争,蔚来希望借助这款车打开较低一档的价格区间,把价位放到市场容量最大的一个区间里,销售压力自然不小。另外,乐道的车型在换电站上只能用三代和四代的蔚来换电站,影响了用户体验。同时,在销售最需要起势的时候,遭遇了一些产能困境。乐道首次出牌,没有拿到想要的成绩。
萤火虫虽然在最终售价上做了让步,但是其实际的销售表现并没有实现突破。作为一款承载蔚来抢占 10 万至 15 万元级别的车型,对其运营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款车型产品力不错,定在了走量的价位,但是又比同级别的对手售价略高。而对蔚来来说,萤火虫如果没能在海外取得业绩,寄希望于在国内竞争最惨烈的平价区间做出大的销量表现,比较难。
因此,蔚来开始进行品牌整合,乐道品牌的产品研发、用户服务、车型营销等核心部门被全面并入蔚来体系,萤火虫事业部同步整合。这意味着蔚来旗下三大品牌(蔚来、乐道、萤火虫)的独立运营时代宣告终结,真正走向降本增效的瘦身之路。
蔚来明确将“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设为经营铁律,并推行“基本经营单元(CBU)”机制,要求各部门核算投入产出比,严格管控成本。同时在管理层的薪资和激励上也做了调整,工作内容形成“一人双职”模式,以提升资源协同效率。此外,继续向小鹏汽车学习,目标实现全年整车成本降低10%。
而蔚来的动作也昭示着行业的一个趋势,车企瘦身提升运营效率的大幕已经拉开。
五月初的时候,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这就意味着,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整合之后,品牌、组织、资本上都开始统一运作。其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企业的长期价值。
因此,吉利提出了“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极氪与吉利整合后,带来的效能目标初步定为超过 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提升要达到 15%-20%。显然这更有利于整个集团的业绩表现。
时间再往前推移,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也经历了整合,其官方做出“荣威与飞凡不再独自奔跑,而是选择并肩前行”的表态。这是飞凡“单飞”三年后重回上汽乘用车,合并不仅仅局限在渠道的整合,而是对双品牌的定位和产品线进行重新梳理,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市场。
还有一个鲜明的例子,欧拉品牌早前也宣布,欧拉App后续所有相关服务将全面迁移至长城汽车App。欧拉方面表示,此举目的是践行长城汽车“ONE GWM”的品牌战略。当然,这样做对整个长城汽车的母品牌有提振作用,反过来也能拉动欧拉影响力。
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对于车企提出了更高的绩效要求,如果一个子品牌对于母公司来说无法形成稳定的销量,就会带来运营效率上的压力。蔚来是整合最为紧迫的一家,其财务表现在以往的时间里备受市场质疑,必须调整运营自我革命做出证明。如果按照既定时间没能形成业绩提升,就会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更不能犯错,需要在整体成本和最终品质上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蔚来当然也需要在产品上继续做好突破。随着更成熟的供应链和解决方案,人工智能的介入,整个汽车行业新车研发周期已经从36个月压缩到了18个月。如果在产品线上没能及时拿出新品,就很难应付消费者日益挑剔的目光。而对手极快的价格调整策略,也要实时关注,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营销上的反应。接下去的乐道L90对于蔚来来说是个好产品,但能不能在整合的过程中把这款车的销量提上去,非常关键。
对于蔚来来说,整合品牌是生存之道;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整合带来的淘汰赛也日趋激烈。
品牌重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决战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