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们生活品质的一大难题。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能够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顺畅?答案或许就藏在低空智慧交通飞行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中。

5 月 21 日,沃飞长空 CEO 兼首席科学家郭亮在 BEYOND Expo 2025 开幕式上分享了他的愿景,以及针对低空载客出行行业、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见解。

他在开幕式论坛上谈到,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对于任何面向公众运输类的航空器来说,安全永远是产品的底线。

“针对航空器主机行业来说,对安全的漠视,可能是最危险的一件事,”他说道。“因为整个行业都要依托公众对于该全新技术安全性的认识,一旦被某种突发的或者黑天鹅事件打破认知,对我们来说也是蛮不好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共同去培育一个重视安全的环境。”

谈到 AI 是否会取代产品这个老生常谈话题时,郭亮表露出积极甚至兴奋的一面。他认为,像低空经济或者 eVTOL 这样的新质生产力,其实是对人类整个交通效率的一次提升,其中会产生更多商业场景,也就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当我们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在法律法规的严格监控下,我相信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非常大的进步,”他说。

他还回忆起近十年前一次参与展会的经历,让他坚信电动航空很快就会实现。

以下为郭亮的主要发言内容(编辑整理版):

好产品的标准

我们是做低空经济载客出行的大方向,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进入适航审定的 4 到 6 座航空器。针对这个方向,首先肯定是安全性最重要。因为对于任何面向公众运输类的航空器来说,安全永远是产品的底线。

另外,针对载客,每天大家日常出行都会用到的产品这个角度来说,舒适性、经济性也非常重要;最后,如果要长期、可持续发展,它是纯电动的飞机,它没有碳排放,它低噪声——像这样一架飞机在天上飞大概 300 米高,地面的噪声水平也就是 45、48 分贝,实际上它是完全融入公园环境的。我相信这样的全新一代电动航空产品,才是优秀产品。

关于 AI 会不会取代……

我们肯定是感到兴奋的,因为我们是让其它产业产生焦虑的一个行业。本质上,其实 eVTOL 是在空中能够进行高度自主化驾驶的盘空器。当然了,考虑到伦理问题,初期肯定是在有人监控情况下自动飞行。

其实我认为像低空经济或者 eVTOL 这样的新质生产力,其实是对人类整个交通效率的一次提升,其中会产生更多商业场景,也就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那通过审慎地运用人工智能,包括未来在驾驶、空中交通指挥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意我的一个观点:可能机器犯错,特别是犯低级错误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当我们进行了充分验证,在律法规严格监控下,我相信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非常大的进步。

有关出海

我们更多面对的是当地政府管辖,因为它某种意义上对于航空技术的管理,它是一种主权的象征。所以可能东盟国家有一些考虑,可能海湾国家也有,而这这些国家可能是我们未来出海的主要方向。

比如中国商飞在 C919 这样项目的进展下,国家之间已经开始有了高端航空器出口,或者说跨国合作。换一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我们有优势。

安全,还是安全

其实我们对用户评价都挺顺眼。如果非得说不顺眼的话,针对航空器主机行业来说,对安全的漠视,可能是最危险的一件事。因为整个行业都要依托公众对于该全新技术安全性的认识,一旦被某种突发的或者黑天鹅事件打破认知,对我们来说也是蛮不好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共同去培育一个重视安全的环境。

突破:双驾驶变单驾驶

行业里有一部分偏互联网背景,或者说新入者,他会问,为什么在自动驾驶系统设计的这么厉害的情况下,还要放上一位飞行员或者安全员这样的角色?实际上出于伦理、法律以及出于对人安全性的负责角度,这个人是必须必要的。但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很大突破,因为早先在传统航空做航线运输,大家可能知道是需要两个飞行员,但我们现在从双驾驶变成单驾驶,只需一个人就能支撑整个飞行器的运行,这算是一个突破。

“不忘初心”

低空经济目前比较火,实际上我也能感受到。今年是我从事这个行业的第十年。我觉得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不忘初心”——当年为什么要创立公司?为什么要做一个别人可能看起来有些可笑的事情。回忆一件好玩的事,记得 2016 年珠海航展,我带着我首个作品参展,居然有人说我们是骗子团队,电动航空还早呢。但十年以后我相信这一定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