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与研究机构Twimbit联合发布的《Empowering Indonesia 2025》报告,如果人工智能被系统化纳入产业与公共体系,印尼的年均GDP增速可从5.6%提升至6.8%,有望比既定目标提前五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报告预计,到2030年,AI将为印尼经济贡献约1400亿美元新增产出。

印尼政府将这一增长寄托在“主权AI”概念上。报告提出,只有当技术开发、数据治理与产业应用均掌握在本地体系内,AI才能真正转化为国家生产力。对印尼而言,这既是经济议题,也是主权议题。

当然,在基础设施层面,当地的AI缺口仍然显著。印尼的AI数据中心容量仅占全国算力的1%,多数模型训练依赖海外。政府正在推进Cikarang国家数据中心与Palapa Ring光纤骨干网建设,并与Indosat、NVIDIA和Nokia合作开展AI-RAN计划,将AI算法嵌入通信网络以扩展边缘算力。报告测算,到2030年仍需新增约32亿美元算力投资。

人才是第二个瓶颈。印尼计划在2030年前培养40万名AI相关专业人才,目前仅有不足10万。教育体系正在被重构:AI课程进入中小学,大学增设人工智能学位,“Bangkit”“ElevAIte Indonesia”等再培训项目累计覆盖超70万人。报告指出,技能增长速度快于岗位吸收,结构性缺口仍在扩大。

此外,AI的产业化正在形成分层结构。国有企业Biofarma利用机器学习优化疫苗生产,每年节省成本约2亿印尼盾;BRI银行的AI客服系统“Sabrina”承担40%的客户请求;Nodeflux的视觉识别系统帮助雅加达追回税收逾千万美元。相应的,报告显示,印尼目前有364家AI初创企业,累计融资约11亿美元,应用集中在金融、制造与公共服务领域。

在语言模型建设上,Indosat与GoTo联合开发的Sahabat-AI已升级至700亿参数版本,覆盖印尼语、爪哇语、巽他语和巴厘语等主要语言,在本地语言理解测试中领先国际通用模型。团队正计划引入Model Context Protocol,使模型具备工具调用能力,构建面向本地语义体系的基础模型生态。

另一方面,风险治理则成为体系中的新变量。2023至2025年间,印尼AI相关安全事件增长三倍,涉及深度伪造诈骗与政治虚假内容。今年初伪造总统视频的诈骗案促使政府加快监管立法。报告建议设立AI安全委员会与监管沙盒机制,以伦理、治理、安全与保障四个维度构建可信AI框架。

报告将印尼的AI发展划分为持续推进的三个阶段。到2025年,首批AI数据中心和教育体系已进入建设期,政策与产业的衔接成为重点;2030年前,AI在GDP中的占比预计将达到6%,人才规模扩展至40万,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链结构;2035年前后,印尼力图在东南亚主要经济体中跻身前三,建立以本地算力和语言模型为基础的主权AI体系。

最后,报告也强调称,这一进程的关键不在于单项突破,而在于算力、人才和治理的并行建设。公共部门、企业与研究机构需要在同一体系内协作,使AI的增长能力真正成为印尼经济的结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