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食記

本文来自动点科技台湾合作伙伴PunNode

近期快速窜起,在美食餐厅领域App获得非常多好评的台北食记团队创办人Eric和Sean一开始就说:「要解释我们的东西不容易,不如大家直接下载体验吧!」台北食记是款可以用定位系统找到离你最近美食的App,日前冲上了分类第一的位置,而这一切其实来自一群工程师一时兴起和人最根本的需求:吃。

如果人人都说赞,为什么我们不做大一点?

就像许多App服务一样,起源都是因为受不了生活中某一个不方便的「点」才孕育而生;台北食记团队原本是同一公司的工程师,因为觉得每天都要想「等一下要吃什么」很无趣,便兴起了设计这款APP的想法,他们观察台湾美食搜寻,发现:

  • 聚餐约会找餐厅:最好要有口碑,临时要找评价,人人都会透过手机来搜寻。
  • 台湾网络资源其实掌控在博客手中:美食、餐厅评价,最优质的内容是被台湾的博客所产出的。
  • 地理资讯取得容易:想找身边最近的好餐厅,为什么不能好好运用智能手机的定位能力来和餐厅位置相比对呢?

借助「搜寻博客餐厅地址」、「用手机定位自身位置」、「交叉比对邻近美食」三个功能结合之后,台北食记的1.0版诞生了。一开始先给朋友用看看。但后来发现,这个APP用起来还真是好用,用过的都赞不绝口。

「如果人人都说赞,为何我们不做大一点呢?」台北食记便依初期使用者回馈意见,把分类功能做得更完善、完成使用者行为分析,在APP商店上架,服务更广大的消费者。

推广策略:从FB到 App Store

他们也大方分享团队运用不同社群平台推广的经验。

App Store排行榜:台北食记因为功能好、质感佳,从上架到活动当天,每日约1000次的下载数,成为他们冲榜到分类第一的动力,但下载量是无法永远固定的,如何找到新的动力?便是在更多平台上寻求广告机会。

Facebook广告:Facebook广告所带来的新下载量,几乎是一比一地随投入金额而增加,也是他们用的广告方式中最直接且有效的。

App Store与Google Play 的比较:在两个不同的商店中,他们投入了一样的广告经费,然而在iOS的广告比起在Google Play有更长远的效果,广告时间过去了也可以维持住在iOS一定水准的下载量,但在Google Play中却几乎没有后续效应。

粉丝专页:台北食记团队在Facebook专页上,提出了有趣的总结:「我们在经营粉丝专页时才觉得世界真残酷,我们努力精选推荐出好多文章给粉丝们,没想到我们按赞数最多的,居然发生在转发一个美女美食博客的自拍照」(就是现在下面这张)。

1653895_570114903080395_1845194279_n

至于这些做法的成效,他们运用了 Crashlytics跟Google Analytics等分析工具,来评估每次的推广。

APP开发的核心是「人」,我们得更贴近人性与社会

现在的台北食记,是个活跃且仍在排行榜上的APP,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来看:

  • DAU: 5000人/天
  • 同时上线人数: 60~80人
  • App总安装人数约8万
  • 博客作者: 40人
  • 文章: 7000多篇餐厅介绍

说完了这些数据,话题便转向了,因为没有任何事可以一帆风顺的。

一开始的工程师团队让开发相当顺利,但也卡在工程师思考,也差点让台北食记无疾而终:博客文章的版权问题,曾一度让团队饱受攻击,才发现原来与博客的沟通那麽不简单,他们笑说:「我们平常写信和博客协商的时间,可能都比写代码的时间还多了吧!」

但也让他们因这此明白,APP开发,是一件要非常关乎「人」的事,如果没有更去贴近人性与社会,努力将毫无价值。

设计的美感创造了APP的质感

但台北食记的成功也不是侥幸。可以从那么多美食APP中脱颖而出,第一就是他们成员中有高超的设计师,让他们的页面看起来就是比其他App富有质感,再来就是他们选了一个和别人不同的做法(定位搜寻身边美食食记),才能在红海的美食APP领域中存活,并快速获得大量使用者青睐。

台北食记的未来

他们为台北食记的未来订了以下的目标:

  • 加入社交元素,让美食爱好者因为台北食记聚集起来。
  • 不与其他美食App正面对决,台北食记要提供不一样的内容,台北食记将更确立自己只有精选、推荐、让人想吃的食记。
  • 食记范围扩展到全台,让全台都可以轻松找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