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密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敢为人先放飞青春梦,勇立潮头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充分“体现创新创业、体现地域特色、体现未来方向”,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把大赛办成服务青年成长的德育大平台、智育大平台、体育大平台、美育大平台和劳育大平台,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新力量”,奋力跑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加速度”,努力贡献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新模式”;着力打造两堂大课:一堂全国最广泛最生动的高校创新课,一堂最大最有温度的高校思政课,全力谱写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
5月28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级赛圆满结束,响应本届大会的主题,经过公平公正的专业选拔,选拔出众多项目进入省级。
随着我国电力和通信需求的增加,海底电缆工程的发展迅速。目前全球的海底电缆总长约100万公里,形成了一个十分密集的海缆网络。预计到2023年,海底电缆市场将超过209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海底电缆一般埋到海底的泥沙沉积物中,当前,探测海底缆线的方法缺陷明显。如光学监测,但是这需要潜水员下潜,长距离的探测就无法实现;声学探测只能探测埋藏很浅的电缆,但是对于埋藏较深的电缆则无能为力,还有受环境干扰严重的雷达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步青发现由于电缆外护层具有磁性,磁力探测技术具有全线可测的优势,并且可进行非接触式的、高精高效的探测,并通过研发本体磁性现场校正算法使监测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
现在的国产磁力仪大多在灵敏度、精度、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如进口磁力仪,但进口磁力仪价格高,为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成本。另外中美贸易战争端升级,对金属矿藏探测器加征20%关税,对进口同轴电缆及测量检验仪器加征10%关税,国产磁力仪面临发展新机遇。急需一款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国产磁力仪,步青致力于实现精密磁测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及应用开发。
现有的磁测技术有标量磁测和矢量磁测两种,其中标量的光泵磁力仪绝对精度高,但是无法判断磁信息的方向,需要大面积扫测,效率极低。而矢量磁测的磁通门磁力仪可指引磁测方向,但绝对精度不高。作为两个独立的测量方式,标量和矢量磁测在检测过程中不可兼得。
步青科技作为此次校级赛选拔出得项目,其产品步青双模磁力仪将光泵标量磁力仪小型化研制,使得整个产品的功耗下降。将磁通门矢量磁力仪电路一体化设计,让标量和矢量的数据进行有效结合,生产出一款适用于工程实际需求的高精度高效率双模磁力仪。
步青科技将双模磁力仪技术加入到水下智能机器人中,自主研发出水下管线巡检机器人,结合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于水下管线实时监测,动态保护,目前可以实现无人监测,自动预警,可以大大降低巡检成本并且及时监控管线情况。
SURF-A型海面拖曳式磁力仪技术已经连续应用于第八和第九次北极科考,助力海洋地质、矿场资源的探测。SMAG-03型深海三分量磁力仪在中国南海海试航次、西南印度洋国家科考航次中取得了宝贵的地磁数据。另外步青还服务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发出的海洋地震设备同步信号记录仪为国际合作航次小多道地震任务保驾护航。步青科技正致力于让双模磁力仪军用转民用的产业升级。
步青现已获得相关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6项,强大的技术支持跨行业快速复制,拓宽市场到大电流监测和地质研究与矿藏勘探等行业。
团队技术顾问章雪挺博士,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担任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潜龙二号”专项办副主任,承担国家863项目“近海底磁力仪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数字式海洋工程磁力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海底磁力仪的三分量观测技术研究”。运营团队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组成,当前王恒阳控股41%,章雪挺教授控股39%,团队成员占股23%。公司拟融资500万,作为初期的生产成本,出让股权比例10%,预计资产净利率60.81%。
据悉,该公司在成立初期,将委托代工厂加工,直接向海底电缆监测企业出售产品与服务,预计将为公司带来1420万元的盈收。并且未来步青科技将拓宽磁力仪市场,与船舶制造商寻求合作,合作开发最终产品集成盈利。在公司成熟后,关注地质勘探领域,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科院下属科研院所、各地海洋局、水利局、地质局等机构完成全面对接,独立开发最终产品,提供中大型的磁测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的水下管线巡检机器人试应用图
应用于第八、九次北极科考的SURF-A型海面拖曳式磁力仪
应用于“潜龙二号”科考航次
技术人员进行磁力仪的安装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