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融合、国产化:中惠医疗如何改写肿瘤治疗新规则?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高端医疗器械技术自主创新、提升制造水平等政策的驱动下,中惠医疗成功自主攻克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了一套具备百分百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全国首款相控阵列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并正式进入全面上市阶段。

近日,中惠医疗亮相第91届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也对外展示了这套创新系统。

无创治疗新纪元

中惠医疗CEO朱威桢表示,我们自主研发的无创聚焦超声治疗机器人集成了智能导航系统、航天级别的机器人控制技术、自主研发的触控用户界面以及内置超声诊断功能,可实现亚毫米级精度的无创肿瘤治疗。

在朱威桢的描述中,该机器人可以将超声发射器移至所需“切除”肿瘤位置,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深度等参数“定制”个性化治疗计划,从而实现实体肿瘤消融的目的。

朱威桢在交流中多次提及“融合”这一关键词。本次展览同样也是一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他认为,未来技术将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例如,AI、机器人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协同创新,将成为最具潜力的组合状态。

据悉,该技术技术可以治疗180多种疾病,但目前全球仅研发出了32种适应症治疗系统。当前,该技术可应用于包括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前列腺增生、静脉曲张、特发性震颤、肝癌、胰腺癌、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我们将持续发挥超声治疗的巨大优势,实现厚积薄发。”朱威桢进一步指出,这一优势即无创治疗。他认为,无创治疗是人类追求疾病健康的终极治疗方式。

具体而言,通过早筛早查早诊断,降低患者的财产损失,减少对身体的损害。此外,无创治疗无需麻醉,无需手术室,也不占用医院床位,这不仅节省了医院资源,还能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此外,该技术系统还具备高度自动化操作特点,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医生学习曲线,帮助临床医生快速上手。同时,凭借聚焦超声治疗本身就是医学影像实时引导下的治疗,借助5G远程治疗模式,大幅度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效率,助推分级诊疗落地。

自主可控十年路

在十年的积累中,中惠医疗与中国工程院陈亚珠院士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及众多顶级三甲医院构建了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深度战略联盟。截止目前,企业已拥有几十项多学科专利,覆盖相控聚焦超声系统等各个模块,构建了知识产权的强大“护城河”。

当前,关税壁垒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医疗行业也不例外。2012年,朱威桢一行人去美国考察相关技术,当时他就深刻意识到,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的医疗技术,才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回国后,中惠医疗随机与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团队展开合作。基于此,中惠医疗做出战略决策,坚持走自主可控的技术发展道路,没有选择和美国公司合作。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关注到,像CT、PET/CT这类高端影像设备,很多核心零部件,比如球管、探测器、高压注射器、滑环等,成本占比很高,国内不少厂商都依赖进口。考虑到这一点,早在10年前我们在研发样机时,就开始采用国内能够完成相同功能替代的部件。同时,我们还自主开发了工艺、算法和软件。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取得认证的设备,在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都不存在对外依赖,完全独立自主,创新开发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目前相控阵列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所有零部件已实现100%国产化。朱威桢判断高关税将加速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国内整机厂对本土核心部件的接受度已从”谨慎使用”转变为”生存必需”。

在国内,公司产品已在多家知名医院投入使用,涵盖肿瘤科、妇科、超声科、消化科等多个科室。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国家卫健委的相关工程计划,致力于将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下沉到基层医院,拓展基层市场。在国际上,公司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在临港创新医疗器械中心展示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家相关人员的参观考察。

“聚焦超声技术作为前沿科技,我们掌握的时间虽不长,但幸运的是,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有机会结合最新技术,深入研究新产品,做好临床应用与推广工作。”朱威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