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苹果没有开发布会,而是以新闻稿形式推出了搭载新款M5芯片的iPad Pro、Vision Pro和入门级MacBook Pro,却照例抢占了科技头条。当然,这次我们不打算纠结于那些细枝末节的升级,只想聊聊 M5 芯片和真正定义未来的产品 Vision Pro。
大家一直对轻量化、更低价的 Vision Pro 的推出满心期待。而新品只有内核大升级不免让人好奇:苹果这回究竟是下了怎样一盘棋,为什么它暂缓了呼声极高的“轻量化”产品推出?
苹果AI基建大升级
M5 芯片的发布,再一次稳固了苹果在自研 SoC 领域的硬实力。
在核心数据上,M5 展现了显著的代际飞跃。M5 的总体图形性能相比 M4 芯片提升最高可达45%,图形处理速度提升最高30%。在 CPU 方面,M5 最多可配置10核心,包括最多4颗性能核心和6颗能效核心,多线程性能相比M4最高提速15%。统一内存带宽提升至153GB/s,较 M4 芯片高出近30%,是 M1 芯片的两倍以上,最高支持 32GB 的统一内存配置。
更关键的升级在于 AI 处理能力。M5 的 AI 处理能力提升了 3.5 倍,并且首次在每个 GPU 核心中集成了独立的神经加速器。这一架构调整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苹果正在把AI 本地算力视为新一代设备的底层标配,而不是可选项。
芯片性能的推进,直接决定了下一代 iOS/macOS/iPadOS 能否提供独家、差异化的 AI 功能。如果芯片性能提升不够,就无法提供突破性的用户体验(如更自然的生成式 AI、更复杂的本地化计算),用户也将缺乏换机的动力。
Vision Pro:不减重,先补课
M5 的另一重意义,在于它将成为 Vision Pro 区别于别家头显的主心骨。
这款售价高昂的头显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变化,但苹果称 M5 带来更快的图像渲染与更顺滑的交互体验:OLED 像素渲染速度提升 10%,刷新率最高达 120Hz,AI 功能如 Persona 与空间照片的响应速度提升可达 50%。续航也延长了约半小时。
相比降低价格或减轻重量,苹果更急于解决影响用户体验的延迟、帧率、AI 任务完成度等问题。苹果或许认为,性能不足的轻量设备,只会加深用户失望。
苹果选择在 Vision Pro 中升级搭载 M5 芯片,其核心目的在于解决 AI 算力需求和功能性瓶颈。Vision Pro 被批评为“太重、太贵,难以打入主流市场”,但苹果并未首先通过降价或轻量化来扩大用户基数。
此前有外媒爆料,苹果已放弃轻量版Vision Pro开发,专注与Meta竞争AI眼镜赛道。彭博社知名苹果爆料人表示,苹果判断Vision Pro难成主流爆款,AI眼镜更贴近“全天候AI设备”主流趋势。
Meta 在过去两年内接连推出多个价位的 Quest 系列,从高端到平价,全线铺开。结果虽提升了销量,却在体验与开发生态上出现割裂。苹果显然不愿重蹈覆辙。于是此次升级让 Vision Pro 继续维持旗舰身份,用 M5 保持技术领先,再慢慢等待生态的自我成熟。
与此同时,竞争的阴影已悄然逼近,苹果在海外的死对头三星也在暗暗发力相关产品。据悉,三星、谷歌与高通联合打造的安卓XR头显“Project Moohan”下周将正式发布。爆料称,这款定位为“原生AI平台”的设备,显示分辨率高于苹果Vision Pro,机身重量和售价明显低于苹果产品。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苹果仅推出了基础版 M5,而非 Pro、Max、Ultra 全家桶。这并非产品力的缺席,而是良率或者节奏的延迟。
M5基础版的发布,更多是苹果在技术路线上的一个务实选择。它一方面为新一代MacBook/iPad提供了必要的性能基础,另一方面也在为Vision Pro这类高算力设备测试AI负载的边界。待到后续的高阶版本推出,预计将进一步扩展AI能力,逐步完善其端侧智能生态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