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乐蛙的印象,还停留在2012年7月腾讯的5000万投资,那时,腾讯还从360手中抢到了刷机精灵。百度则紧随其后,在2012年11月以5000万元金额注资卓大师。另外,百度和阿里也一直在积极研发自己的ROM。
巨头的这些动作,至少说明了ROM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价值。不过这一价值的体现,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ROM所拥有的用户规模。
定位于千元安卓智能机的第三方ROM厂商乐蛙,经过2年时间的积累,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但显然,这还远远不够,如何在窗口期(一年?)关闭之前,把用户量做大,是在做好产品的基础上(产品也很重要,但在本文中暂不展开),目前摆在手头最急迫的问题。想想那些已经死掉的各家第三方ROM们,这里就不一一点名了。
线上刷机VS线下预装
一般ROM的用户大致来自两块,一是手机发烧友自主刷机的C端渠道;一是包括手机品牌厂商、手机芯片/设计公司、运营商、手机卖场,甚至街边刷机店等B端渠道。
乐蛙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方式,之前的200万用户大多来自C端,但拓展B端渠道将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具体来看这两类渠道,手机发烧友的刷机,最大的问题在于,规模小,毕竟自己会刷机,或者说敢刷机(一不小心会变砖头?)的人还是极少数,不太可能让ROM用户有爆发性增长。而在千元智能机的人群中,这个比例可能更低。
可以参考个数据,2012年12月,小米宣布MIUI用户突破1000万,而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650万。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小米自己硬件的支持,MIUI的用户也仅为350万。要知道,MIUI在热门机型的适配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也就是说,对于作为软件的ROM而言,没有硬件等渠道的支持(落地),是很难的。
不过,发烧友并非没有价值,他们一是可以帮助ROM做优化,让团队可以直接听到也许是最挑剔的用户声音,不断打磨完善产品;二是品牌传播,直接面向用户,也让ROM品牌有更多被用户和其他厂商所了解的机会,也可以为后续厂商预装做铺垫。
在厂商直接预装的好处是,面向的用户量大,用户使用门槛低,但问题在于要搞定各类渠道,要拼资源,包括资金。
解决办法有几种,要么自己做手机,比如小米,用自己的硬件给自己的ROM落地;要么出钱,拿钱去买资源和渠道。
对于目前的乐蛙来说,这些可能都不是非常理想。那怎么办?
一线厂商VS二三四线厂商
可行的方案是,先从各类小品牌手机厂商开始入手,这本身也和千元智能机的定位相匹配。其实有不少品牌,或许我们这些所谓的高端用户从未听说过,但它们在N线城市中仍有不少的占有率。
有个段子,乐蛙COO袁潜龙曾经到某国内一线手机厂商处谈合作,对方问,你们团队有多少人?答,约50人。对方说,我们有500人的团队在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要用你们的?
对于二三四线品牌厂商,如果第三方ROM比自己做,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化,Why not?
乐蛙团队还是有着不浅的“手机基因”的,CEO赵力曾创办国内最早的手机设计公司和上海最早的智能手机方案公司;COO袁潜龙2004年加入了龙旗,建立了基于MTK平台的方案设计团队。他们在软硬件的适配、系统稳定性、省电等方面,还是有不少底气的。
经过两年的产品打磨,以及品牌积累,在这个时间点上,和小品牌厂商的合作是可以打通的。据说目前乐蛙有十几个合作项目在推进,今年第三季度将会在市场中看到结果。另外,和手机芯片、设计公司等各类渠道也都在拓展中。
目前的乐蛙,更希望把自己隐藏在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等渠道背后,专心为B端客户服务,然后B2B2C,曲线救国,慢慢做大用户。
渠道一役,或许将决定乐蛙的生死?
(附图为乐蛙将于今年秋季推出的OS5桌面)
——————
PS:动点科技微信公众账号,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搜索”动点科技”、”technode”。我们会每天精选创业文章与大家分享,也欢迎通过微信平台交流。
另,希望获得报道的团队,可邮件[email protected],介绍你们的产品和团队,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的编辑会尽快跟你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