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思索着国际空间站,你是否也梦想着中国能够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据最新消息,或许这个梦想最早将于2020年实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月28日召开发布会表示,我国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16年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在此之前,还将在文昌发射场进行中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试验,这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号,该火箭投入使用,必将大幅提升中国航天进出空间的能力。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上半年,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并计划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据发言人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
中国政府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之后,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天宫一号与神舟8号神舟9号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神舟10号则标志着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而这一次的任务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完成后,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实验室长什么样?
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规模20多吨。基本构型为T字形,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随后,空间站运营期间,最多的时候,将有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整个系统加起来将达90多吨。
2020年我国空间站或唯一在轨
据了解,由于国际空间站将在2020年完成历史使命并退役,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可能将成为唯一的一个在轨运行的太空空间站。航天专家表示,中国的空间站为大舱段对接预留了接口,将为国际合作展开提供可能。
中国近年来在航天领域发展迅速,每一次的成功亦能引发起民众无限的自豪感。相信这一次中国自主空间站的开建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大事件。骄傲,自豪已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