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gongzhineng-2

阿里云的云栖大会办了一场又一场。从杭州到深圳,从南京到武汉,阿里云为什么如此高姿态、高密度的办大会?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目前实力如何?小Ai机器人吊打AlphaGo是噱头还是货真价实?

带着这些问题,动点科技在“云栖大会·武汉峰会”上,专访了阿里云人工智能业务总监初敏。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更接地气”

一项惊艳的技术问世,往往需要团队或研究者在实验室打磨多达几十年的时间。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而阿里无疑还是一个“年轻人”。

“我们的「图片分析」做的时间比较长,有4、5年了。”初敏告诉动点科技。(图片分析包含涉黄图像识别、电商图像分析等。)而初敏所在的阿里云iDST (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只有两年。

初敏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过近10年。她认为研究机构做的东西很难见到实际效果,相比之下,阿里有实际的需求场景,研究出来的功能可以直接对接解决需求。“我们的人工智能更接地气。”

“用户与机器人交互的挂断率会降低”

去年“双十一”期间,有超过500万人次发起咨询需求,其中94%的用户通过阿里APP内置的“我的客服”解决。这项功能隶属于“服务宝”。阿里会在其上线前建立一个标准的知识库,将问答内容注入到机器里。

“我们也有95188客服电话。未来我们将让机器在接听用户电话时,学会定位「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机器人可以解决,就接着导到机器人那里去,还是由机器人回答;如果是需要人为介入,则会导向客服专员。”初敏告诉动点科技,机器在学会定位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用户的问题在1、2次交互后就能解决。

不过,解决挂断率较高并不是一件易事,比如大多用户并不喜欢与语言冷冰冰的机器人互动。如何让用户对听到的话感到舒服也是需要改进的方向之一。

“和AlphaGo一样,小Ai的机器学习也是一个概率模型”

在小Ai展示出的任意一项功能的背后,都是海量数据的支撑。“我们会用很多数据训练小Ai,让它在不同的场景中拥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初敏说。

比如,小Ai的智能语音识别功能被接入会场后,可以将演讲者的声音实时转化成文字。而如果要做到较精准的识别,则需要前期让小Ai掌握相关行业的专业术语。

“在屏幕上,我们会看到呈现出来的文字会时不时的改变、纠错。其实,机器学习是一个概率模型。”初敏告诉动点科技,机器在给出最终答案前,自身会有多个备选答案,哪个概率高,哪个就胜出。

“我们需要创业团队的加入”

回到本文最初提到的问题。为什么云栖大会一场接一场?其实,阿里云想通过这种大会告诉用户他们有什么,然后找到合适的业务点去谈合作。

“人工智能是阿里内部非常看重的方向。我们现在把基本的框架搭出来,之后再找一个场景业务搭桥。”初敏说,就拿小Ai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来说,它的体验还不算好,距离商业化还有距离。

比如,一句话的文字呈现出现错误后,如何在录音中快速定位到这句话。

“我们当然不会自己去做某一个具体的场景。这就需要创业团队的加入。”初敏告诉动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