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Rimer

如果游戏规则是“做有限度的合理的融资”,雷默的建议可能会是:融资时间越晚越好,规模越小越好。

在10月16日,华尔街日报德国版发表了一封来自Index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和合伙人尼尔·雷默(Neil Rimer)的写给德国的创业社团的公开信。Index Ventures 投资了Facebook, Skype, Path, Soundcloud等多家企业。在他的公开信当中,雷默指出,德国创业公司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为他们的融资放弃了太多的股份。

雷默指出,尽管欧洲的创业社团正在不断成熟,投资董事,经理人,有经验的律师和投资者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加,创始人在他们早期的投资阶段仍然会犯主要的一些错误。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在第一轮的融资阶段就放弃了太多东西。通常第一轮能够提供的就是天使,或者是家族的办公室。他们除了给你钱,没有其他更多的东西可以提供,特别是对于快速成长和高度可扩张的创业公司而言。这些投资还没有来得及做一个正规的期权池就已经敲定,这使得未来要进行的数轮投资增加了不必要的难度。作为结果,雷默看到,创业公司很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他们的首轮投资之后就只剩下40%的股权在创始人手中。一家天使投资拥有剩下的60%。这个时候公司甚至还没有一个产品上市。这导致了在后续融资当中的问题,也让他们获得未来的投资模型变得更加困难。

雷默写道,最终的目标将会是创立一个金融架构,允许创业公司增长,始终吸引和留住伟大的员工,而且在未来的融资当中,能够不要浪费时间在为了每一个投资个体的利益进行无尽的谈判上。

从为了这些创业公司本身着想的角度,Index Ventures本身在每一次A轮投资的过程当中,都会占到投资的20%的股份,因为公司仍然在成长。雷默推荐的期权池是在15%到25%之间,这允许经理和创始人对于他们的业务保持一个健康水平的控股,为将来的融资做好准备。当然其他的天使投资者应该得到股份,但绝对不应该比20%要多。如果a轮融资是有一系列投资基金组成的辛迪加财团联合进行的,那么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他们有可能会带走你40%的股份。

雷默指出了在早期投资者身上的另一个问题,在接下来几轮投资当中需要参与的权利。对于天使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参加稍后几轮的融资,并且保持一个显著的股权是很吸引人的。但这让风投和创始人方面的投资变得更加困难。最简单的解决策略,很明显,是天使把他们的股份直接卖给进场的投资机构。然而这样的话,钱就到不了创业公司的手中。而创业公司在融资时,要钱才是第一位的原因。

他认为问题的来源一部分是,这些希望挤进创业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主要都是在本地的企业家社群当中,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进行天使投资的人。这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判断一笔交易好坏,或者弄错了投资的优先级。他们本来应该为此咨询专业的金融顾问。

雷默以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作为结尾:

  • 只有当创始人拿到足够多的种子轮融资的时候,他们才可以稳固自己的概念。如果成功了稳固的概念,他们才有可能进行第二轮投资。
  • 创始人在选择天使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他们需要想到为自己未来的融资留下空间。
  • 创始人在进行种子融资的时候,不要让每一个能够获取的战略投资和风险投资都参与进来。他们应该仔细的甄别,看看这些策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一个大的投资机构当中,一个创业公司可能是毫不起眼的投资,对于剩下的整个投资财团圈,也没有任何的重要性可言。

在德国有几个人指出他说的没错,但是德国的创业者别无选择,因为在欧洲想要开始做某件事情,或者达成交易,代价是非常高的。想要获得第二轮融资尤其困难。所以总体上来说,目标都是为了找钱,这是由于介入所产生的风险,以及全欧洲正在面临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

不仅如此,很多德国的天使投资人都是从来自德国所称的中小企业(Mittelstand),这基本上都是家族运作,经受不起什么太大的风险。德国具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这远近闻名。他们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冠军。这些中小企业通常是基于一个原则,就是量入为出,主导尽量不进行外部投资。比起在一代人身上进行大幅扩张,他们更愿意一小步一小步的迈进,让这个家族企业代代相传。他们的举动导致了,根本不存在足够的投资,最终能够达成协议。创始人必须选择第二合适的备选方案,这样他们才有机会进入a轮投资的舞台。对于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听起来有点熟悉。

雷默的观点倒是为本地一些区域的创业公司提供了有趣的见解。虽然说泰国在创业生态系统当中的成熟度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相似程度。就像柏林一样,曼谷也是泰国所有的本地创业公司社群的集中地。其他一些比较大的城市比如清迈,可能正想办法迎头赶上,但效果还不显著。在泰国,本地的天使投资者并不多。然而正在等待投资的一些潜在的开发者却是数不胜数。而这里的创意公司同样比较缺乏在投资方面的经验,而且这里的投资文化同样是偏向保守的,不愿意冒险。

但是稍有不同的是,在德国,对于投资和退出还是有一些基本知识的。这甚至要追溯到21世纪初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期间。萨摩(Samwer)兄弟那个时候开始建立他们的Rocket Internet帝国,把电子商务网站ebay的克隆Alando卖给了ebay。不仅仅局限在Rocket Internet上面,类似于德国的LinkedIn的网络 Xing ,和以前的德国Facebook 克隆体 studiVZ,已经有了成功的退出案例。在国际化的针对Soundcloud,ResearchGateBabbel等几家公司的投资当中也有德国公司参与的身影。

相比较而言,对于东南亚国家,在本地创业公司投资不同轮当中的知识就非常少。事实上在泰国,现在能够融到钱的公司本来就没有几家。这样只出几家本地的创业公司,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融资,怎样能够达成一个合理的补偿分配表,这毫不令人惊奇。

不过相对于德国和美国而言,泰国有两项重大的优势:首先,在这里生活成本非常低;其次,这里是一个充满了机会和要解决问题的快速成长的市场。这允许一些合适的起步阶段的公司参与进来,在这里找到问题。同时不依赖于要带走你公司大量股权的种子轮融资,都要容易得多。

但是,廉价往往在另一方面会被解读成公司的估值较低。在国际市场上这会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早期阶段的公司,难道问题不应该是:公司到底需要多少钱来稳固他们的概念?而且,不用外部的投资,是否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是的话,如果成本已经低廉到用自己的钱就可以完成,那么我们还需要种子轮投资吗?

一个创业公司,或者是每一个与此有关的人,都必须接受他们所在的环境。如果游戏规则是“做有限度的合理的融资”,雷默的建议可能会是:融资时间越晚越好,规模越小越好。至少在早期是这样。幸运的是,在西方这样做并不困难。可能以上推论会带来本地创业社群之间更强的联系。(编译:书航)

题图作者 Ivo Näpflin

原文:Neil Rimer’s Dos & Don’ts list for early investment st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