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icon-valley-asia

汤姆·克雷顿(Tom Clayton)在硅谷开发和运营了数量众多的高科技创业公司。现在他们在运营的公司Bubbly由红杉资本,新加坡电信和JAFCO资金所支持,是一家社交媒体创业公司,是在东南亚获得创业投资金额最大的公司之一。目前的融资总额达到六千万美元以上。

只是几年以前,新加坡还并没有特别繁荣的科技景象。自那开始,这个区域在科技领域做了大范围的跳跃,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热门的科技创新地区之一。这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地政府对于科技企业的大力扶持,鼓励了大量的天使投资存在,也增加了顶级科技企业在这里设网点。新加坡现在是吸引天才和创新的一个激励之地。

然而,这个国家在科技世界当中保持这样一个领先地位是具有风险的。可供创业公司融资的A、B轮投资基金出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这意味着,尽管新加坡现在充斥着具有伟大的企业才能的科技天才,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无法得到资金,以继续他们初始融资之后的操作。他们的想法和生意将会失败,创业者和员工们都会撤退到跨国公司的新加坡区域销售办公室当中,回到比较安全的工程,销售和营销角色,重新变的对于创业这件事情抱着迟疑和害羞的态度。

这对于新加坡的科技生态环境来说的确是件坏事,特别是在创业的行当里面。如果生态系统整体滑坡,这对于做真正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来说,是具有负面影响的。看到区域当中标志性的“迷你硅谷”刚刚绽放就要遭遇大规模的撤退,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为了从一开始就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我相信新加坡需要作一些主要的变化。以下就是我能想到的一些点子。我认为通过这些点子,新加坡可以避免一次明显的经济衰退,而继续保持在科技领域的强势生产力地位。

本地跨国公司分支和国有企业,需要转变文化思维以保持竞争力和增强生产力

新加坡的有些公司早已意识到,整个场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举例来说,新加坡电信(SingTel)正在进行严肃的重建工作,将企业的焦点放在数码前线。他们让首席运营的CEO Allen Lew出马,接管了一些对他们来说卓有成效的创业项目,也开始了一个新加坡电信的专属风险投资基金SingTel Innov8

其他企业依然堵塞在它们的老路子上面,而且“不知道他们不知道”,只是顽固的坚守着他们在旧平台上的位置。这些位置一旦遇到新锐企业的冲击就非常脆弱。

这些大企业所真正需要的,是灌输给他们一种强力的,进攻性的,有企业家头脑的天才。实际上第一位需要的,恰恰正是不太愿意加入他们这样公司的那种人。这样就让这些个体们处于调整之中,但是这些公司真的是拼命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如果同样的人做同样的政策的话,想要改变公司内的文化风气就是不可能的。

能够完成过渡的最好方法,是像在硅谷越发流行的方式一样,进行主要意在收购团队的并购

也就是说,一家公司收购另外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唯一的原因就是要保持它的团队。诸如Facebook、谷歌、雅虎和推特这样的硅谷巨怪,已经因为做这样的事情而出名。一次基于团队的收购行为不仅回避了获得这些科技精英本人首肯的挑战,同样允许他们买到一个已经准备好,而且已经磨合得很顺畅的团队,这将会节省他们额外的时间和金钱,不必再单独训练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如此,这些团队还一般被允许在两到四年之内保留他们自己的作品,所以转换的成本被最小化了。接下来,公司就要确保对于这些新团队成员的工作环境,依然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和创新的氛围,可以保证这些向前看的个体们齐心协力工作。

走这条路线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会对本地创业公司进行更多的激励。在新加坡,更多的故事是非常教科书式的退出,比如VikisgCarMart这两家公司。更多的本地团队会被企业家精神所吸引。通常如果一家公司收到了收购其团队的邀约,这家公司往往已经是在破产倒闭的边缘——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资金不足,也可能是观念错误,等等。因此,让他们的公司连接入一家更大的公司,通常意味着更多拖延的工作,而且不成功的创业公司尝试最终能够全身而退的例子在逐渐的减少。

收购团队的行为会允许更多的个体,去他们打破不合常理的固有边界,而且有胆量继续推行他们的想法,和构建新东西的愿望。同样,也将促进一个更加鼓励冒险的文化,这反过来会促进本土创新。

一个收购团队的运动,对于整个经济而言是双赢的行为。因为它既保住了本土企业家继续走下去,同时也改变整个停滞的文化。我希望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会意识到这样做的意义,做出他们必要的商业决策;或者由政府来推行,鼓励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收购创业团队。(编译:书航)

原文:Singapore needs an acqui-hire phenome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