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419345

负责《独唱团》和《一个》UI设计的前豆瓣资深产品设计师于向飞,正与他的两位前豆瓣同事组成9人的创业团队,做一个全新体验的媒体平台。

出生于1983年的于向飞是北京人。2008年他从伦敦艺术学院获得平面设计与印刷硕士学位后,从事了一年半的包装设计。在此期间他自学了计算机编程。随后他回到国内,在上海一家SNS公司做了两年UI和前端。其后在豆瓣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作为产品设计师推出了豆瓣阅读、豆瓣广播、豆瓣说、豆瓣笔记几个产品。

于向飞可算是一个杂志重度症患者。他喜欢《明日风尚》、Monocle等知名的文艺和生活类杂志,至今他家里还收藏着《明日风尚》从创刊号起所有的过刊。

厌倦了上班族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后,他离开豆瓣,组建了4个乐队。后来,喜欢读杂志的于向飞发现,当承载优质内容的媒介发生变化时,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介上,并没有可以承载同样优质内容的互联网产品。在豆瓣推出过几个互联网产品的于向飞决定自己做一个。

产品

这款产品就是MONO,一款资讯应用,名字取自Monocle。目前已获得来自险峰华兴和贝塔斯曼基金的天使投资。

MONO近日刚在APP Store上架。它的功能目前还很简单,除了点赞、评论、转载,没有其他功能。如果用户要看下一篇文章,只用往下拉就可以。

这些内容,有的是关于日本食物,有的是致命高压锅,有时又会翻到一个短音频、短视频或小游戏。于向飞说,MONO就是想让用户找回杂志时代用户可以将阅读领域延伸到未知领域、开拓眼界的功能,并且让用户看有限的内容。

MONO会在每天早晚各推一次内容,一次25到30篇内容,篇幅2000到3000字。这些内容来自VICE、煎蛋、L7-Arts等合作方,主要是关于审美和见识方面的内容,包括时尚、设计等生活方式和设计的方方面面。

它的内容挑选机制,不同于现在流行的机器算法和UGC。于向飞认为在内容的挑选上,编辑部的作用很大。因此MONO采用的是人与机器共同推荐的机制:MONO会选择内容提供商数据库里点击率在前30%的内容,再由编辑对这些内容进行挑选、策划。

除了来自合作方的文字内容,MONO还会在里面接入不同内容入口,比如他们自己开发的贪吃蛇游戏、短音频、3-5分钟的视频内容,这些形式都将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当用户不断往下翻的过程中它们就跳出来,不时给用户一个惊喜,或放松一下的机会。

于向飞说,他们还在设计一些由内容触发的模块。比如文章中提到黑洞,用户再往下翻,就会进入一个由黑洞的照片或相关东西组成的画面。

目前的MONO还是1.0版本。

于向飞说,在MONO1.5版本中,会让原来推荐的内容重复使用。比如会向一个在三个月后才下载的用户,推送三个月以前的内容。

而在MONO2.0版本里,MONO将采取个性化阅读,即是根据每个人选择的兴趣爱好,推送不同的内容。

1413960233

市场

在于向飞看来,目前市面上的新闻类APP已经做得很好。而打算承担原本杂志功效的资讯类APP,无论是聚合类APP,还是个性化推荐和用户推荐APP,都还做得不够好,比如很简单的一点:很多优质的内容被湮没。这也是原本杂志时代也面临的问题,就是过刊中很多优质内容不能被人看见。

MONO就是要重新挖掘这些内容的价值;并通过不同的使用体验,实现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应用的交互。”于向飞说。MONO的内容合作方里,储存了大量优质内容但却极少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传统媒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他还在与更多传统媒体洽谈,将它们的过刊里值得再传播的内容进行二次传播。

于向飞说,MONO就像一本移动时代的《周末画报》,提供给大学生、白领等人群,杀死时间又能增长见识的快速消费品。

在盈利方式方面,MONO还是瞄准广告市场,甚至是采取与广告主内容合作的方式。他认为用户不是不喜欢看广告,而是很多广告不够好。他举例说,如果将可口可乐的视频广告集合在一起,那将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专题。

将广告以优质内容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几乎是所有阅读类软件期望能达到的效果,无论是国内大热的今日头条,还是在美国常用的Flipboard。但要如何实现,就目前来说,似乎没有一家阅读软件能做到。在文字内容中加入音频、视频,也是各家阅读软件都在进行的尝试,可如何才能保证阅读不被割裂?

对于这些问题,于向飞并不觉得是一个难题,他认为关键在于不断地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