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872_副本

很久以前就有传闻,说隔空充电技术已经成熟,即将进入市场。但传闻终归是传闻。隔空充电因成本高的离谱的原因,距离走入主流市场还需20~30年的时间。

持以上观点的,是一家主攻无线充电技术的公司EnergyPad的创始人邢益涛。一般情况下,一项新的技术正式进入市场前的25~35年前,有关其的论文会先行问世。而隔空充电技术在2006年被提出,直到2009年才有正式的理论论文发表。

随着技术的成熟,已经问世20年的现代电磁感应型无线充电技术,或许即将迎来井喷。Lumia系列手机不用再插入数据线、把手机置于充电面板上即可完成便捷充电(Qi模式),让无线充电技术进入了主流市场。渐渐地,无线充电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

无线充电是王道?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引领技术走向的苹果公司新推出的Apple Watch。由于外形的限制,其采用的实则是Qi模式的改良版:使用一条充电电缆,即MagSafe磁吸式无线充电。

IMG_0873_副本

暂且抛开Apple Watch。无线充电的劣势普遍成为了用户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痛点:iPhone需额外安装一个块头较大的手机壳;为了保证正常工作,充电面板和手机不能分离。

“日常生活中,手机70%的时间是放在某一地方的。所以说,无线充电的使用场景是存在的。”邢益涛说。而针对我上文提到的第二个痛点,业界普遍的观点是,只有达到1.5米的范围此技术才有意义。当然,这是目标,距离实现还尚需时日。

目前,EnergyPad充电面板与手机垂直距离在1mm~7mm间时,均可正常工作。而其内部改良版则可以达到17~18mm。

相比于诺基亚、美创等自身厚度多达10mm的同类产品,EnergyPad做到2mm的同时,还提升了充电速度。官方宣称,其充电温度也大幅下降。此外,它还支持IP67级防水。

“如果传统无线充电器做到2mm,首先会导致温度上升最高达120℃。此外,Qi标准规定,使用简单的算法实现无线充电需要在2~5mm的厚度。如果是0.1~1.5mm范围,就必须单独设计更加复杂和自适应的算法——电源领域的,算法是第二难的(第一是模拟电路)。”邢益涛告诉动点科技记者,EnergyPad已经或待申报了多项专利,解决了既要薄、又要温度低、还要充电速度快等行业技术矛盾难题。

IMG_0876_副本

EnergyPad的充电线线长最长可达5米。其共设计有5个版本:线长1.8米定位于酒店、餐饮行业的标准版,插在玻璃与桌子之间的长距离充电板,桌面穿孔板,车载版,以及配备USB接口的随身携带版。

目前,其2B市场以国内为主,已经签约了包括喜来登等在内的100多家客户。而2C端则以国外为主。

EnergyPad成立于2012年末,团队共有6人。尚未获得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