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7CR-4swz521cer

在我们聊天的近一小时里面,他吐了八次舌头,大笑七次,每分钟能说上两百个字。就是在这样语速极快的情况下,一起聊了很多东西,从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投资取向的差别,到个人崇拜的偶像等等皆有涉及。因为这个专题偏向人物本身,同时希望让读者朋友对投资这行有更多了解,话题取舍上颇费了一番功夫。

介绍下本次的受邀访谈对象,来自母公司位于日本,投资过土豆和很多知名手游的投资机构——CyberAgent上海总经理吴文蔚。

意外结缘,仍在路上

打开他的微信,是一个卡通仿真的特写头像。根据小编经验,拿卡通作头像的往往是一群低调而又内心纯真的人。他签名档上这么写着——干TMT投资的吃货。翻翻他的朋友圈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懂得生活的投资人。

我问他,当初选择这行,是不是觉得做投资外表看上去光鲜亮丽,可以让自己的职场感受不至于和生活理念差别过大。他摇摇头纠正我:

其实做VC的,一方面都是很分裂的人,倒不是说人格分裂。而是你要在研究每个行业和模式的时候,挑战固有的经验知识,打破以前的认知,一遍遍去说服自己。

另一方面,投资人还都是一些另类不走寻常路的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诠释——从外国语学校毕业,阴差阳错拿到了四大事务所全部的offer,随意选了一家工作了不久,发现在里面实现不了自我价值。偶然的机会,在一次的日本人开的招聘会上,以一个犀利的提问引起对方注意,被点名挖进了CyberAgent,从此一入投行深似海。

或许这样的经历,放在一般人身上,已经够得上“非凡”二字,吴却仍旧觉得自己的眼界还不够丰富。

他说理想人生应该是把一个他人加于你身上的标签,做到极致,就像那些在路上冲在前面的年轻投资人一样,然后舍弃它,多给人生贴上其他标签,以追求更多的自我价值。从这个角度,他觉得自己仍旧属于在路上的那批人。

投资人的性价比和职业使命

前一段时间刘强东在哈佛做演讲,说投资人的钱是最贵的,如果能借到银行的钱,千万别找投资人。我把这个报道念给吴听,想顺便听听他作为投资人对此的态度。吴倒是显得很平静。

“任何能做大事的人,都会考虑如何能让相关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们都可以挣钱,而非只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优化。创业者还是应该更加专注于项目,如果过于计较利益的得失,反而会丧志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同时,他似乎被触动了某根神经地告诉我——投资人是一个性价比很低的工作。“投资别人是很苦逼的,拿着别人的辛苦钱再去投别的创业者,创业者发了大财后,你也不知道能分到多少钱。可能投了几十家成功的创业公司的报酬,还不如你自己去创业能得到的数字。现在投资人脱离本行,跳出去的很多,创业者背景的投资人,投资人背景的创业者来回倒腾也是一个趋势。”

“另一方面来看,出来做投资的都是聪明人,有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和感觉。像是CyberAgent基本都是80后,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件事情的价值就会不一样。每个投资人,往大说都是创业生态圈的一颗小螺丝,做好自己领域的事情,在更大意义上而言,可以帮到创业者提升创业的价值。

在中国现在的大环境下,推动创业这件事不能光是想着帮社会解决就业难的困境,你作为天使投了一百个项目,结果九十九人死在沙滩上这就没意义,还是要考虑怎么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让创新成为创业的起源。”吴话锋一转意味深长道。

选赛道和看人的方式

每一位投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成功史和血泪史。 吴在对话中也为我们分享了他几年来在投资工作中所形成的自己的一套逻辑:

首先,投资一个团队,你要看他擅长的地方,不要拘于细节。因为每个团队都有长短,比如一个团队背景很高大上可能会给人不接地气眼高手低的印象。但如果作为投资人,你感觉它的理念是符合你预期的,并且符合市场规律,是有发展前景的,就可以看他的长处。毕竟,人无完人。这和你结婚是一个道理。不过,也有离婚的。

投资人在关于人方面的问题,在投之前就要想明白了。业务有争议会变化很正常,但如果是创业那个人,有什么品质和办事风格上的缺陷,但你之前没发现没考虑到,从而导致投资不理想的情况,就是你作为投资人要反思和吸取教训的地方。

其次,一个创业的小团队里还是看核心的一两个人。现在豪华团队大公司出来的,喜欢把估值起得非常高。我们也有投过,有成的也有没成的,这种团队在于一股势头,如果当中遇到了挫折和方向上的转变,可能就会有人选择离开,这都很常见。作为投资人,要关注的点不在于团队阵容上有多炫酷,而是领头的老大是否可以信任,并且有足够魅力可以持续吸引到牛人一起共事。

最后,早期除了投人以外,选”赛道”的方式也很关键。首先这个是不是项目带头人个人擅长的一个细分领域,其次这个领域里像BAT这些巨头和牛人们,进入的可能性大不大,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就算你的Idea形成的早,但资源软实力跟人家肯定不是一个重量级。

送给创业者们的一句话,一起加油呗

在吴看来,创业者和投资人本质一样,一定都是自我驱动,一群聪明且自己愿意去做些事情的人。但投资人可能在决心上还没有大到说要去谋求创业。因为创业的成本比较高,涉及到管理一个团队,而不是原本和你打交道的同为投行的聪明人。团队里的七七八八事情很多,人与人之间沟通成本也大,所以对创业者的要求,其实不光是在头脑方面的,人情世故方面也是一大挑战。

吴说他欣赏那种疯狂做事情的人,平时喜欢在历史书上翻看那些算不上英雄的人,譬如拿破仑、蒋介石甚至希特勒,都是他的菜。他以为,在中国尤其这种百折不挠,跌入谷底后能再重新东山再起的人是最为难得的。

这样的不屈服、不放弃的品质和作风,一直在影响他的投资判断标准和不安现状的生活态度。“希望创业者能带着中国创业创新产业的明天与下一个新星的横空出世,且行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