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ip20150629_6

大家好,今天是 6 月 29 日星期一,我们和大家一同迎来全新的一周,并且准备好送走 2015 年的上半年。过去这半年你都做了些什么?是否还留有遗憾?剩下的半年里,可否弥补呢?

26日,刘翔婚变新闻余波未了,一则小小的社会新闻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上海嘉定中光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于晓(化名)和朋友一起开起微店,专做韩国日用化妆品,每月竟能赚上万元。为了创业赚钱,他屡屡旷课。学校并没有让于晓退学,而是为其量身定制一张课程表,由该学生来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

这条白纸黑字刊登于《新闻晨报》的消息出来之前,我一直以为官方舆论对微商的态度是一贯的偏负面。毕竟,央视曾经在5月报道了人们深恶痛绝的“微商传销”,主要是通过朋友圈扩散的方式发展下线。微商言论在朋友圈中间令人反感,却有苦难言,因为那些“朋友”又无法一概拉黑了事,而且会影响我们的父母一辈。借助大众媒体进行消息的正本清源,最能达到遏制微商泛滥的目的。

如果得不到真正的官方媒体支持,微商从业者们就会花样翻新,甚至炮制假新闻。曾有人在朋友圈收到过某微商朋友伪造的“接受央视采访”的现场照片,一支话筒伸过来,却没有摄像机。而这样的打着央视标志的话筒可以在淘宝轻松买到。微商从业者的智商堪忧可不只这一点,他们甚至有人弄混了“微商”和“徽商”,打算过两天去“微商故里”朝圣。在这条高一学生搞微商的新闻出来以后,微商们将会是怎样一种打鸡血的状态可想而知。

而查找资料时,我惊讶的发现这不是微商群体第一次获得正面报道。4月23日,《深圳商报》报道《微信开店中学生月赚千元》;2月5日,《温州商报》报道一位年轻妈妈“从2012年开始做线上微商零售起家,发展成为手中握有800个大小代理商的总代理,到如今实现月销售量600多万元并成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1月15日,《南方日报》报道惠州一位高二学生卖面膜,2014年12月的销售额达8万多元。“在她眼中,目前的微商是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更有趣的是,这篇文章还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载

在这些报道中,描写学生群体搞微商的消息,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人们完全可以从这些消息背后找到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的影子。换句话说,没有学生或者家长主动“爆料”,他们获得曝光的概率就很低了。这种“爆料”无非是为了用正规媒体报道,做一次不花钱的广告,让当事人可以宣传很久很久;此前,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主动给媒体爆料说自己手里拿着50多本证书,的确把自己炒成了当天的微博热门话题。至于学校,也可以抱着“宽容但不提倡”的态度,体现自己的包容和创新。

而一旦进入了朋友圈,这篇文章的传播就会变得完全不可控制,会很快超出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本意。

因为“山寨”精神也普及到了微商领域,一个在其他人手里用的不错的宣传点子会被秒速抄袭到其他店铺。诸如“高一学生开微店每月赚上万元!微商改变命运!你还在等什么!”这样的宣传词,我们不仅完全预想得到,而且也是无言以对的。

朋友圈的传播具有很大的匿名性。毕姥爷因一段小视频惹祸,到现在都无法查出是谁最先发了这个视频。其中原理也好理解:还记得过年时候有几个疯狂的摇红包视频疯传吗?那些视频只要你觉得好玩,随手一按就转发出去了,结果就是全国人民都能看到,可以说是真正的“病毒视频”。对信息的后续加工和传播途径,将会是完全不可控的。接下来,经过这些传播者的选择性加工,原本报道中蕴含的警告意味会被完全抹去,剩下的只有提纯过的激情。

例如这样的话:

南方日报:你做微商之后,成绩下滑了,怎么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邹家慧:对于上大学,我的想法也因为做了微商有所改变。大学还是要上的。以前,我的目标就是重点大学,现在觉得只要上个大学就好。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从商,而上大学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锻炼、拓展人脉和交际。

……

南方日报:你刚开始做微商时,遭到不少同学的质疑,也有人担心你是不是进了传销组织。你在那时,是怎么判定你选择做微商是正确的?

邹家慧:在我决定做微商之前,就对产品的品牌和厂家、来料、证件等情况进行了解。我了解到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有专柜,而且有一定的口碑,自己也试用过,觉得可靠。另外,传销是没有实际产品的,而这个是有的。

对于身边同学的质疑,我没说什么,我只能活得比之前更好,而且越来越好,才能消除别人的质疑,让别人认识这个事物,并接受它。

这种直接引语让记者和其他观察人士后附的批判性评论显得苍白无力。再怎么解释这是个特例,不能套用到所有人身上,都无法抵消这些“典型”带来的号召力。

其实,微信本身的电商尝试早已失败,而且从它的功能设置就可以看出失败的端倪。尽管它竭力引导人们使用钱包当中的京东和大众点评页面,但直接通过微信钱包付款的概率还是很低,以至于它不得不屏蔽支付宝链接,防止人群大量跳出微信客户端。既然微信的原则是要把大家都圈在应用内部,它就不能真的制止微商入侵朋友圈。这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推销办法,如果强迫微商改用公众号,整个市场可能一下子就枯萎了。

毕竟,人们只是在自己有需要的前提下,才会打开专门的购物应用,打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购物。在微商的情境下,不知有多少人下单纯粹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亲戚朋友,含着泪也要买。这种竭泽而渔,完全挖掘人际关系中最后一点相互信任的办法,并不能让腾讯获得真正的电商运营经验,而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至于“微商传销”啥的,都只是这么做的一个必然结局。

媒体若将特例当典型,事实上造成鼓励大家都去搞微商的后果,那么在推倒了亲疏远近的围墙的朋友圈里,每个人的反感和戾气都会上升;跳进火坑的也大部分会赔钱。最终获益的可能只有腾讯而已——也许这点流量对腾讯根本不值一提,那就没有任何一方会是赢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榜样,但微商绝对是一个坏典型。对微商的报道,应该坚持反应全社会的真实情况,提供总体统计的成功率,以及正反多方面的典型案例,而不能拿到一个猎奇的新闻就赶紧往外发。否则,这只会让微商如之前的“带鱼”和“星辰大海”一样,给人们留下笑柄。

【短新闻】

SpaceX火箭升空2分钟后发生爆炸。

乐视子公司21.8亿入股酷派,成酷派第二大股东。周鸿祎暗示被“捅刀子”。

西安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遭宝马车主强行“调戏”。

小米路由器会修改用户的默认404页面,团队回应称这是“优化”而不是“劫持”和“代码注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区公安分局破获一起电信诈骗案:受害女子从微信上购买99元化妆品,在退货中却被骗19.6万元。

深圳市消委会联合19个城市消协发布《护肤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67.22%的消费者表示“不愿意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仅有7.68%的消费者经常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