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9月底的某一周,全国财经科技媒体记者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乐视的邀请跑到了香港。大家都在怀疑,到底是什么发布会一定要劳师动众地在香港举行。等答案揭晓的时候每个人都略显意外——乐视准备以接手英超转播权和开售盒子的方式,在香港打一场“持久战”。

如果说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叫“入华”,我们不妨管进入香港的乐视叫做“入港”。有趣的是,“入港”这个词在古汉语当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事业进行得正好,风生水起,或者对话的时候谈得投机。这也就是本文标题的由来。

那么,乐视现在的状态,算得上“入港”吗?

乐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

如果跟2014年年底比起来,乐视确实也算得险处逢生,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当时,贾跃亭跑到香港去“治病”的消息,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科技圈,一度似乎也变成了“虎穴”。乐视自去年2月开始执行在海外扩张的计划,先后在香港、洛杉矶、硅谷成立子公司;乐视影业投资2亿美元,成立了美国影业基地。不过直到这次香港业务上线之前,上述布局一直都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国内的电视、手机和影视作品拍摄的业务,以及画出自行车、汽车、生态农业等诱人的大饼。

在台上,非常努力要做一个“贾布斯”的贾老板,吆喝的风格跟科技业界的期待不太协调,而且频繁在中央媒体的曝光也让人感觉他是不是和权力中心走得太近。在贾老板“治病”期间,类似的猜测达到一个高峰。不过最近半年,这类说法渐渐听不到了。乐视几款手机开始了销售,尽管不可避免要重走一次“售罄”的道路,以及“ID无边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它现在还是用销量说服了观众。

在大城市,乐视很是刷了一番地铁和公交的广告灯箱;在三四线城市,乐视的身影也并未缺席。尽管没有像小米魅族一般开印有自己Logo的体验店,想买乐视产品还是相当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想买一台乐视电视比买一台小米电视要容易得多——小米的县城网点几乎只有手机。

在乐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乐视影业、乐视体育等关联公司的表现。体育部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动作,就是前央视足球评论员刘建宏成为他们的首席内容官。陈彤、黄健翔、高晓松都在不同的新东家做了类似的动作。这些合作考察的并不是媒体大腕的专业素质,而是他们的人脉。这些无形资产成为媒体新兵和旧秩序下的大佬搞好关系所不可或却的元素。

暂且不论在央视的解说水平就充满争议这一点,在新职位上刘建宏不太可能亲自操刀足球解说。因此,像这次引进的英超等独家内容,必须配备具有相应水平的解说员。而著名解说员的崛起,一半是靠专业水平,另外一半则是靠他所站立的平台。只是在大学寝室当中指点江山的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记得你。反过来,不断从央视跳槽的主持和编导,只是一点点反复利用央视的以往积累,他们的名气大都没有在新单位变得比央视更大,这只有极少的例外。

对体育评论员来说,最好的平台则非央视莫属,哪怕是现在网络独播资源这么多了依然如此。现在已经极难重现80年代看《红楼梦》时万人空巷的场面,但央视依然是最能够调动全国人民共同记忆的载体,毕竟上了网之后,大家也是自说自话,各看各的;但打开电视,也就央视覆盖面最广。

香港球迷:我还能在电视上看比赛吗?

对于香港球迷而言,他们的英超“共同记忆”存在于两家电视台当中,分别是有线电视和电讯盈科旗下的now tv。这一代香港球迷亲自经历了英超版权从无到有的过程。原先是无线电视盗取一些内容,自己加上配音的散漫形式。自从1995年开始,英超联赛跟每一个区域都签订官方独家授权。而其他媒体要么只可以来一点点赛事精华,要么则完全不可染指。自有线电视成为英超独家授权方之后,无线电视只获得过其中一年的赛事精华播映权,此后就再也没有免费电视台可以播放英超比赛。

这种传统随着乐视今年的中标而被完全打破,因为乐视并不是一家获得香港免费电视牌照的电视台。至少在签约第一年,乐视必须向香港现有的电视台分享部分播映权。这回就轮到之前叱咤风云的有线电视,仅可播映有限的赛事精华,而要想观看完全形式,多角度和多语种解说的比赛,还是必须成为一个网络服务的会员。

这是乐视服务以及背后的“乐视模式”第一次经受海外市场的考验,不过香港市民对乐视交上来的答卷,似乎不是很满意。香港居民抱怨,乐视的官方网站只有简体字,发布会配音也都是普通话,随乐视电视香港版赠送的乐视会员服务,也只可以看到针对内地观众定制的节目,这并不会如真正香港人做的节目一样,能够捕捉到那些粤语观众的笑点。

王维基说过做香港人的电视台,王征也说过亚视要做亚洲的CNN。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是不是要看今朝呢?对于乐视来说,他们投入多大的精力在香港市场上还是个未知数。是否应该针对香港市场,投入一些英文内容——毕竟英语也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之一?这样就省去了粤语节目重复利用率太低的麻烦。不过,既然买下了香港的英超版权,这说明乐视还是愿意多做很多“麻烦事”的。此番征战香江,乐视不仅要投3亿人民币购买港剧版权,还要自拍一部4K粤语网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许,等乐视想好了海外内容的这些问题,留给香港观众的一年免费期恐怕也就快到了。

香港:电视还能活多久?

也许,一个非电视台的机构能买下播映权——而非如2008年奥运会一样,搜狐只有新媒体的版权,是因为跟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相比,英超联赛并不能算是一种普惠性质的公众服务,也并不在意是否需要让全体观众都看到。但这种模式在香港能够实现的深层次原因,还是电视平台的垄断性已经完全消失。电视在香港和在全球其他地方一样,都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命运。

香港是世界的媒体之都,这一点毫不夸张。香港拥有最先进的电讯科技,加上国际间对香港事务十分关注,因此吸引不少国际通讯社、畅销全球的报章和海外广播公司,在香港设亚太区总部或办事处。在香港印刷的多份区域刊物也十分畅销,反映香港作为金融、工商和通讯中心的重要地位。

根据香港政府的官方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香港有53份日报和701份期刊,23家电视台和5个广播电台。在23家电视台之中,有18家是专门向香港之外的地区提供服务的。截至2015年8月31日的最新统计数字则表明,上述数字演变成54份日报和 679份期刊,广播电视媒体数量未变。

然而统计数字并没有告诉我们的是,香港媒介整体的繁荣趋势在最近一两年发生了剧烈的逆转。一些纸媒纷纷停刊,包括电视和广播在内的数字媒体也并非高枕无忧。举例来说,让香港泛民主派念念不忘的,王维基的香港电视网络申请牌照遇挫的事情,现在慢慢的转变成了这样的结果——当HKTV在网站上正式播出的时候,它的真正形态几乎是一个电视购物频道。之前王维基信誓旦旦地说想要撼动香港的电视剧市场秩序,如今似乎已经没有人再提起。

在广播方面,尽管竞争根本没有这么激烈,但之前曾经成功申请数字广播牌照的凤凰优悦电台粤语台,也因为迟迟没有开通节目,向港府退还了牌照。

为何香港是乐视出海的首站?

香港人本来不怎么觉得网络电视也是电视的一种,但随着HKTV的风波,以及亚视被政府收走牌照,网络电视的概念迟早会变得越来越为人所知。亚洲电视是香港现有两家免费电视台当中的其中一家——另一家是无线。在被收回牌照之后,它就将转到网络平台播出。而网络电视的播放根本不需要牌照,甚至你在YouTube开始直播,都可以说你建立了一个网络电视台。这样等同儿戏的操作,基本上等于宣判了亚视作为一家电视台的死刑。

在香港有很多已经注册的媒体会选择网络播出,比如一家现在在YouTube上的PGC频道“天乐”就是这样。他们的话筒会跟翡翠,央视,凤凰卫视的一起被放到香港各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但是他们的节目却只能够在网上收看。他们全部是不露脸配画外音,让你感觉就像是大学生业余搞的电视台一样,这样的节目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

在香港,“网络电视”现在是凤凰涅槃的纸媒在做,比如苹果日报;或者是完全草根的组织在做,比如天乐和“巴士底报”等等。乐视想做的也就是这种类型的网络电视,在香港不受监管,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制作。而这样的东西,香港人认为只应免费收看,也是天经地义的。

有什么底气让香港市民花钱来购买网络收视服务?乐视称,会在全港几百家数码产品零售店放置盒子和电视的体验区,供香港市民体验,而乐视电视在香港的免费收视期将持续一年,一直到明年10月份截止。现在用户都可以免费收看来培养习惯。

即使我们说有必要挺进国外市场,但是不同的市场显然具有不同的特质,有一些地方传统媒体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市场潜力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而香港显然不是那样的地方。在香港这样一个媒体充分竞争,甚至已经过度饱和的地方,如果真的能够站稳脚跟,那就意味着打完了BOSS,去其他地方发展也不费吹灰之力——或许正是带着这样的野心,乐视出海的第一个真正的落脚点选在香港,相信这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定股价和投资者信心的作用。

不过,电视这种占据客厅,需要人们正襟危坐,或者当它做画外音的媒介形态,总体上还能存活多久呢?

我们只能确定的是,香港的传媒生态独一无二,而其他地方也都各有各的特色。乐视不能省下这个功夫,必须在接下来的每个市场都定制一套内容策略。这么一想,跟小米、猎豹这种公司的出海相比,乐视面对的困难程度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入港”,对乐视而言,不是好日子的起点,而是永不停止的一场战役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