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日前,P2P平台温商贷发布公告,称“为了积极响应监管,更好地服务广大用户,温商贷将于2016年2月15日正式关闭活期项目。”而用户投资的活期项目也于今日12点前统一返还至用户可用余额账户。

实际上,温商贷该款活期理财产品在去年12月24日刚刚高调上线。据了解,除了温商贷,一些平台也开始有意放缓活期产品扩张速度,等待资产兑付完成后就关闭交易。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平台依然在观望。

去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期限错配、代客投资等业务均划入了资金池红线内,温商贷此举显然也是为了规避可能发生的监管风险。

在此之前,活期理财产品一直是P2P网贷平台的“标配”,由于兼具低投资门槛、高灵活性和高收益等优势,活期理财备受投资者青睐。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挤兑,不少平台都会通过设置投资金额上线、提现手续费等方式规避流动性风险。但随着监管层的一纸禁令,活期理财已然成为了“踩线”行为。

TNLOGO

实际上,在监管层出手之前,业内就对P2P活期产品褒贬不一。

“活期产品本质上就是资金池行为——把投资人的资金归集起来,在由平台转移到借款企业。如果借款还没到期、投资人又要提现的话,平台肯定会用自有资金先兑付给投资人。”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动点科技记者,“那么一旦发生大规模挤兑或者出现坏账,风险就很大了。”

另外,一些P2P会将货币基金包装为活期理财产品在平台上售卖,但由于《暂行办法》中规定平台不得发售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这种混业经营的模式也成了违规之举。

随着新规渐进,很多P2P平台都开始暗自进行整改。曾创下P2P行业融资规模记录的点融网就将产品说明中的“本息保障”改为了“多重保障”,这显然是响应《暂行办法》中禁止出现含有刚性兑付暗示的宣传用语的规定。

然而,业内对于P2P平台未来的转型并不看好。市场普遍认为,一旦监管落地,90%以上的平台难逃关停的结局。

“P2P本身就不会是互联网金融我主流。我们看在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几乎看不到P2P的身影。中国P2P平台的现状是和银行做着一样的事,却没有受到同样的监管,所以市场变得这么畸形。”上述负责人向动点科技记者表示,“没有任何金融业经验与背景的小平台肯定会死掉的。”

至于未来的监管以怎样的方式开展,目前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行业的马太效应或许就在不远处,小平台生存空间势必会越来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