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gkongianmeng

 

在GMIC2016北京大会上,关于滴滴出行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其董事长程维表示滴滴并不是要在全球打败当地的本土企业,而是要像“星空联盟”一样,整合当地优质资源构建未来本地出行平台,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让用户在全世界流动的时候也拥有最稳定的服务体验。

此前,滴滴与美国打车应用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战略投资,二者在美国的服务已经打通;与之相类似地,今年在东南亚将同Grab实现打通。

以下为对话节选:

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Grab创始人兼CEO陈炳耀Anthony Tan、主持人

程维:滴滴一直希望推动出行的互联网化、市场化、共享经济化。三年前只能在路边打车,现在可以用手机叫车,一年前只能选出租车,现在有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等等,希望用互联网把所有交通工具连接起来,打造中国领先,全球领先的云交通和人工智能的交易引擎,调动一切交通工具,提高整个城市效率和每个人的体验。我们努力在做国际化。

Anthony Tan我们看到交通安全问题,以及交通拥堵的问题仍然是有待解决的挑战,所以又创立了Grab。Grab最大的优势是,我们是一家最最本地化的公司,我们从出租车服务开始,首先是出租车,然后是快车,后面也推出了顺风车。但现在堵车的时候仍然什么车都动不了,在雅加达、马尼拉堵车情况更加糟糕,摩托车能够把出租车远远甩在后面,效率反而高得多。所以我们要有最最本地化的服务,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实现差异化的优势,成为第一。

主持人:移动打车服务软件已经改变了大家的出行,可以解决目前出行车体系不高效的状况。其实去年滴滴出行在中国已经完成了超过14亿订单,但即便如此大的数据,它能解决出行问题不过1%,下一步怎么才能提高共享经济的比例。

Anthony Tan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这样的,就是本地化。东南亚和中国不太一样,我们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支付这样的工具,所以我们当时想了对于用户来说怎么样来进行支付呢?在整个交通体验当中。一定要有一种本地化的,贴近本地的方式来实现。我们只有现金、借记卡、信用卡,我们和本地银行合作,要推出的一种无缝连接支付的体验,这样在用车过程当中支付就能够成为一个没有任何麻烦的环节。

程维:其实过去三年滴滴一直在想怎么扩大用户规模,我们觉得只有越多的车,用户体验才能好,只有越多的人改变习惯,线上叫车效率才能高。

(成本上要有优势),在美国如果开一辆车出行成本比较便宜,因为买车便宜,平均一次出行10公里大概成本就是七八美金。但是如果用打车软件大概14美金,出租车大概20多美金,所以在美国很奇怪,穷人自己开车,有钱人才打车。中国反过来,中国因为买车成本很高。自己买一辆车自己4%时间在使用,但是要百分之百为它付费 ,造成每次出行平均下来20美金,所有成本折算进去。如果用滴滴只要4-5美金。

(技术上要领先),大家觉得打车软件很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比如说它是要考虑双边交易的平台,司机有自己的喜好,要预测司机的喜好,如果你乘客在一个楼里几十个人叫车,附近车不够,怎么调度没用,你要提前预测到底有多少需求,这些没有人做的。根据这些需求提前调度交通工具才有可能能够实现确定性的服务,把这个做到极致。所以这里是非常复杂的交易引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云端的挑战。滴滴立志未来三年是技术领先,这是我们最关注的。

主持人:我想请教二位,在全球我们有Uber竞争性很强,同时本身是国际化的公司了。两位都是本地出发的公司,如何拓展国际化市场?大家都会讲我是技术型公司,你们优势在哪里?

程维:滴滴从诞生那天起就面临最残酷的竞争,两年前被讨论最多是滴滴和快的的竞争,现在是我们和UBer的竞争,我们已经习惯了。

首先要讲,我们非常相信在中国会赢,彻底地赢。并不是有一二三这么多的原因,而是因为在过去20年互联网发展里面,所有的前辈,每一个垂直领域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做到了,我觉得滴滴没有理由做不到。

但是更大的挑战是我们有没有全球化的可能性,在一年多以前,还只有两年历史的O2O滴滴提出来希望全球化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反对的,觉得不自量力,或者是时机太早了,应该再强大一点。但是看到一个时代的窗口,像“互联网+”出航这样的窗口全世界范围之内只有1-2年机会,我们在东南亚的同行、印度的同行,都在非常快速发展,如果这个时候只是专注于本土,两三年以后就没有机会再走出去了。三年的滴滴做全球化可能并不是太早了,而是太晚了,如果第一天像猎豹那样把自己定位成展位到产品是全球化的公司,可能才有机会成功。

所以我们全球化的战略并不是全球打败当地的本土企业,我们相信像出行这样的事情应该像航空一样,每个地方都有本土最好的企业,经过当地的竞争胜出,整合当地的资源。中国是各种各样出租车、专车,东南亚是摩托车,印度可能又是不一样的交通工具。根据当地人的习惯不断打磨产品,中国是QQ、微信,国外是别的,用户习惯不一样。当地推动政策和行业法规的破解,都应该由当地企业完成。滴滴能带去得更多是合作、分享、帮助。

主持人:在未来5-10年,国际合作有没有可能变成一种更紧密的关系,比如形成一家全新的公司,以及未来5-10年这种出行会是什么样子。

程维:互联网是全世界的,也是本土的,如果Grab今天能够快速地发展,不但会给未来东南亚互联网企业信心,而且还能够培育出很多人才,就像今天滴滴一样,今天学到很多互联网的经验打法,能够快速招聘到的很多工程师,今天中国互联网公司不仅仅在规模上面比较,用中国本土差异化的优势竞争,已经开始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跟全球竞争,这在10年前是没有的。这取决于第一代互联网公司那么成功的竞争发展。

但是未来人在全球范围内会流动,全球范围内流动不应该由滴滴理解南美洲,理解俄罗斯,理解澳大利亚。应该是由本土的企业做好这样的事情,就像航空公司一样,但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球的星空联盟,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能够让人在全世界流动的时候服务体验是稳定的,这里面需要分享、开放,这不也正是互联网的精神吗。

对于未来的思考,今天滴滴代表的是一种汽车拥有和汽车使用方式的变革,在过去100年时间里,因为你在城市里的出行并不方便,不管是打车,还是公交,都不方便,所以逼着我们必须拥有一辆车,但是汽车高速的发展在过去几年碰到了瓶颈。北京500多万辆机动车,近3000万常住人口,15%的机动车拥有比例,这么拥堵,已经不可能再继续增加了。这个比例很高,美国大概50%几,中国机动车拥有比例只有美国三分之一,但是城市人口密度,交通路网基础建设,中国不可能继续像美国一样增加一半的汽车解决出行的问题,那怎么办,既不能增加车,又要满足人的出行体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共享经济。就是把现有机动车不增加总量情况下连接起来,让它利用起来,不是服务你一个人,而是服务更多的人,这样整个城市还有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未来虽然共享汽车、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慢慢推进,拥有一辆汽车的成本和体验都会变得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工业时代是属于拥有经济的,拥有汽车,拥有所有的东西。但是互联网时代是分享,我们很少分享,我们在不断拥有东西,但是因为互联网,因为出行的瓶颈开始跟别人分享我们的汽车,分享身边的座位,开始有一个机会认识陌生人。我觉得这只是刚刚开始,在未来整个汽车拥有的方式会改变,所以我在博鳌讲无人驾驶真正实现,十年以后再买车就会像今天买匹马一样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