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XFactor的核心团队是由两个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中国人和一个墨西哥人组成的,更大的亮点是三个人都是女性。虽然创业大潮已经涌动了不算短的一段时间,但不得不说同时拥有海外背景和女性身份的创业者还是少数。
2011年,Jill Tang结束了她在墨尔本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的学业从澳洲归国,却发现祖国对于她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八年的留学生活让她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国家产生了深深的隔膜感:“等‘海归们’重返祖国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改变了。刷朋友圈的时候我们甚至根本看不懂大家在聊什么。”
据《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达404.21万人,年均增长率19.06%。同时,回国人数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2015年40.9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到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数据显示,八成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然而不适与迷茫的情绪在青年海归这一人群中弥漫着。“留学生回国来找工作,面试后却常被大企业HR私下里评作‘眼高于顶’。”Jill说,对国内情况缺乏了解、对普通招聘方式不适应的海归们急需一个能够帮助他们搞清国内招聘形势并快速连接心仪公司的平台,于是CareerXFactor应运而生。
Jill介绍说,两年前推出的 CareerXFactor V1.0 是一个社交媒体招聘平台,它的目标是帮助海归人才本地化,并帮助雇主找到高匹配的人才。“我们在平台上提供有关国内热门行业招聘形势、薪资水平、浮动趋势等的资讯,帮助海归及有意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快速了解国内市场。”Jill说,同时,来自不同公司,有意寻找海归及外籍员工的HR也会在CXF的社区内向C端用户们提供各类岗位的招聘信息。CXF在招聘过程中会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促进双方的共赢。
“目前,在我们的平台上寻找自由职业的用户占到了10%-20%,服务于有意寻求自由职业的人群将会成为我们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Jill说,她们注意到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海归和来华外籍人士希望成为自由职业者,这是人才市场巨大而隐秘的转变。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有五千三百万自由职业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4%,形成了715亿美金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20年,自由职业者在美国劳动力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增长到50%。对于国内招聘市场来说,与职业观相对保守的国人不同,海归和来华外籍人士似乎更乐意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Jill预计国内自由职业者的市场量级大约在三百亿左右。
前一段时间,拉勾推出了按需雇佣的招聘平台大鲲,市面上类似的竞品还有刚刚获得了Boss直聘战略投资的自客,但总的来说,自由职业者的招聘类服务平台目前还身处一片“蓝海”之中。Jill认为,CXF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目标人群更细分,更垂直。“我们一直在与海外名校及国内中美合作的高校合作,吸引海归与有意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士成为我们的用户。”目前,CXF已经与包括迈阿密大学等在内的100余所海内外高校达成了合作关系,吸引了一万余名注册用户。“其中有70%是海归,30%是在华外籍人士。”Jill介绍说。
CXF的盈利模式包括三块内容:一是作为中间人,在招聘达成后向B端收取一定份额的提成;二是向B端客户提供企业咨询服务;三是向企业提供一款自主研发的人才管理软件。“对自由职业者的管理将不同于以往对全职员工的管理,真人打卡、签到等模式会被淘汰,HR与兼职员工之间需要一款新的管理软件来保证工作有序开展。”Jill透露说,这款软件将在明年6月左右完成开发,预计将在同期上线的还有他们的移动端App。目前,这支团队共有7人,有一半人负责软件开发和平台搭建工作,另一半人负责推广营销。
成立初期,包括Jill在内的三名核心成员自掏腰包投入了约100万人民币。目前,CXF正在谋求约1000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