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上广深等多地发布网约车管理落地细则,其中北京上海分别要求京人京牌、沪人沪牌,被指走改革倒车。对此,早在10月份时,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做出这样规定的原因之一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要求”,并称滴滴专车、滴滴快车出现的时间,与北京交通拥堵指数增长时间吻合。
而实际情况或许与此并不一致,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以下简称“CSAIL”)公布了一份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如果能进行适当的优化,只需3000辆专车即可取代纽约市的13250辆出租车。
CSAIL的丹妮拉·露丝(Daniela Rus)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套算法,对纽约市的300万单出租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只需3000辆4座专车即可满足该市98%的需求(等待时间为2.3分钟),而3000辆2座专车则可以满足94%的需求,仅需2000辆10座专车即可满足95%的需求。
在规划和设计路径方面,Uber和Lyft等当今的很多专车系统都不够灵活。相比而言,露丝的系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重新匹配车辆和乘客,并通过将空车派往繁忙区域来应对更高的需求。研究人员称,这套系统比标准服务速度提升20%。
据了解,该系统尤其适合无人驾驶汽车,因为它可以根据实时请求不断变更汽车路径。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份用数据说明专车不仅不会添堵,更会疏堵的报告了。
今年五月麦肯锡发布《寻找快车道: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新趋势》调查报告,移动出行平台实际是在不增加汽车总量的情况下,通过分享提高汽车的使用率,“当前移动出行平台正在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生态,中国消费者自从使用移动出行O2O服务以后,减少了近20%的私家车出行。”不单如此,麦肯锡报告还指出,共享出行还在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并预计到2030年,移动出行O2O服务将削减新车10%的销量。
而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华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在智能出行平台出现以前,北京每辆车日均服务人次为1.99人次,而智能出行平台出现后,日均服务人次达到2.24人次,在不增加供给的情况下,小汽车利用率其实明显提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