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obotics

 

据了解,每年我国脑损伤、脊髓损伤新发的患者达200多万,巨大数量的截瘫和偏瘫患者希望通过康复训练治疗尽快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以脑卒举例,如果接受康复的话,90%的脑卒中患者能够重新行走、自理生活,而不接受康复的患者只有6%能做到生活自理。然而,对于患者来说,传统的一对一人工或半机械康复训练治疗模式缺乏标准的诊疗规范与操作流程,使得患者不能在医院接受高效的康复治疗,而对于医院来说,接待压力也变得愈加沉重。而我国亟需康复技术人员约35万人,但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

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增加康复机器人来协助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是解决这类技术人员供需矛盾最可行的举措之一。尤其是对失去行走能力的人来说,站立和行走成了他们今后的人生中遥不可及的梦想。大艾机器人便是这么一家关注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创业公司。

“正常人无法体会,当行走变成一件奢侈的事,那么下肢外骨骼就成了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人群不可或缺的康复、助行工具了。”大艾机器人创始人帅梅如此表示,“我在校园里经常见到一些退休教师、教授,行走不便,再加上家里自己的母亲腿脚也不好,站立和行走都不方便,从而关注到这一群体,想要做一款设备能够帮助老年人站立和行走。”

帅梅,北航教授,清华博士后,出于对行动不便人群的关心,她早在六年前便开始研究外骨骼机器人,并于2016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大艾机器人公司以便进行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推广。

研制两款外骨骼机器人,让数百位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站起来

目前,大艾已经推出了AiLegs双足型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与AiWalker移动台架型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两款核心产品。

  • AiLegs主要针对中后期康复阶段患者的训练。其产品由钛合金打造,重约20公斤,续航能力达8小时,最高承重达100公斤,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体型快速调节尺寸,方便多人使用。AiLegs外形酷似人体下肢,腰部和腿部分别设有固定带,同时装有多个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器,患者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前进的速度,使机器人能以类人的自然行走步态、真实的行走方式,支撑并带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且能够进一步挖掘激发患者残存的肌体功能,纠正患者的行走姿态,以达到重塑患者行走能力的目的。
  • AiWalker功能类似,但其配有类似学步车的移动台架,可以供早期康复患者使用。在康复训练行走过程中对患者腰部以上身体形成有效支撑、稳定骨盆。同时也适合对不同体重的患者进行减重式康复训练。

daai据帅梅介绍,相较于传统的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模式,大艾机器人还提供一整套数字化康复智能体系,使患者的康复过程更有效、更全面。

“外骨骼机器人同步软件配套系统,为不完全脊髓损伤、脑卒中、脑肿瘤等原因造成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建立病案数据库,在患者康复进程中实时进行再评估、再诊断。。。如此循环往复地为不同患者量身制定整体、全面的康复计划,在康复过程中,还可根据不同病程的患者人性化的调节行走速度、行走步态等。”帅梅如此表示。

据了解,大艾机器人已经与北京积水潭医院、301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清华长庚医院等国内顶尖脊髓损伤、脑损伤康复医疗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上述两款机器人也得到了数百位例患者试用。

值得一提的是,大艾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本来就能够恢复站立或行走能力的患者更快地重拾能力,更能让本已经彻底丧失行走能力的人重新体验行走的感觉。据介绍,大艾机器人曾将AiLegs安装在一个下肢“如面条般”瘫痪的患者身上后,该患者便能在大艾机器人的带动下实现站立并行走的目的,不过该患者仍需要利用拐杖支撑并帮助保持平衡。大艾机器人认为,只要患者手臂有力量,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拾行走能力。

对此,帅梅也表示:“目前的产品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用于医疗机构的,对做完骨科术后的患者和因中风、脊髓损伤等因此导致的偏瘫、截瘫等病人的康复效果更好。另一个用于个人的,我们的产品并不局限康复使用,助力行走也是产品的应用领域,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代步工具来说,拓宽了使用者的生活范围、提升生命质量。”

最大难点和最大竞争力

关于行业门槛,帅梅认为机器人的研发并不是某一学科的“单兵作战”,还需机械、软件、生命科学等学科的高度配合,而且其6年前刚刚开始研发时,国内外骨骼机器人核心技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参考,而这也是大艾机器人研发经历6年之久的原因。但这些时间的技术积累也成了大艾机器人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据悉,成立初期,大艾便获得了首都科技发展集团1200万的天使轮融资,目前拥有员工近50人,正在谋求新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