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微信支付攻城略地的脚步正在越走越快。近日,微信支付宣布与CITCON达成合作,微信支付将进军美国市场。据悉微信支付进军美国之后,赴美人群就可以在美国享受无现金支付的便利了。通过微信支付,在美国的衣食住行均可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外媒撰文称,在支付上一直被压着的微信支付近半年开始发力,其与领头羊阿里巴巴的市场份额差距已经明显收窄。曾经处于劣势的腾讯正在从竞争对手阿里巴巴那里抢夺市场份额。

微信猛追支付宝

事实上,根据易观国际(Analysys)的最新数据,2016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为54%,较2015年第三季度的71%大幅回落。腾讯同期的市场份额则从16%飙升到37%。这也是支付宝市场份额在过去一年内首次止跌,对比易观之前发布的数据,支付宝市场份额2016 Q1是63.4%、Q2是55.4%、Q3是50.42%。而微信2016Q1是23.03%、Q2是32.10%、Q3是38.12%。

pay

分析认为,财付通凭借微信和QQ两大社交软件,以及线下支付返现活动等,用户在小额高频的使用场景中更加活跃;Q4支付宝份额增长与双11活动应该有着很大关系,而感受到对手压力的支付宝,近期力推无现金社会,2月底推出收钱码功能,3月上线奖励金。

在该市场,腾讯和阿里巴巴一度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而打起烧钱大战。

在数字红包的强劲驱动下,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取得爆发式增长。通过微信账号在线发红包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数百年的红包传统:今年6天的春节假期期间,微信红包交易额达到640亿美元。

腾讯副总裁张颖上个月在香港的一个大会上表示,“如果我们不考虑红包,阿里巴巴不算淘宝交易,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哪一方的规模更大。”

双方争夺支付市场份额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创造利润——据一位行业人士透露,支付服务的收费只能勉强覆盖它们的成本——而是获得富有价值的支出习惯相关的数据和金融信息。行业顾问们将腾讯的崛起归功于微信的广泛流行,以及商家想要避免完全依靠一家支付服务提供商。

pay chat

由于现在亿万中国人都把微信作为手机钱包使用,腾讯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增加到原来的四倍有余,更加接近市支付宝的54%。微信支付的爆炸性增长很可能会阻碍支付宝试图巩固自己作为互联网金融巨头的道路。

可以肯定的是,整个市场的强劲扩张意味着支付宝和腾讯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据易观国际数据来看,仅仅两年,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的移动支付总交易额就达到12.8万亿美元,是2014年第四季度交易额的四倍还多。

Apple Pay的尴尬

尴尬的是,去年初在中国推出的Apple Pay甚至没能没有挤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前十。从某些方面的表现上来看,Apple Pay显得有些过于“高冷”了。

首先是硬件、受众以及补贴方面,要知道在推广阶段,微信、支付宝通过大量补贴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几乎所有关键区域部署二维码的使用,并且通过各种线上线下优惠促销手段补贴用户。而这方面Apple Pay就显得僵硬了很多。如果用户想要使用Apple Pay的话,首先自己必须有一部合乎标准的苹果设备,其次还要找到一家支持Apple Pay的商家。

此外,Apple Pay自身也甚少社交与电商的属性,没有办法让消费者养成使用习惯。

当然最后,在没有“红包”、“补贴”等线上优惠政策加持的情况下,Apple Pay在线下推广当中也忽略了毛细血管般的长尾支付场景,例如只专注于星巴克、711、KFC等高档消费场景,而忽略“杂粮煎饼”等小商小贩,而后者恰恰是消费者需要频繁进行支付行为的场所。

或许“农村包围城市”这套战法的精髓,苹果方面并没有领会得到。不过最近有消息称,苹果方面将推出自己的数字转账服务。未来该服务将允许苹果手机用户之间进行数字转账。这项创新能否扭转颓势,还有待时间检验。

优胜劣汰正加速

过去几年,第三方支付业务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从2011年5月到2015年3月,央行分8批发放了270家支付业务牌照。艾瑞咨询分析师李哲峰解释说,虽然数量很多,但是这270张牌照的价值并不相同,最常见的是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第三类是pose收单,这三类是最有含金量的牌照。除了这些之外,在270个牌照中大约有30%-40%是预付卡业务。后面还有几个小的类别,比如电视支付、电话支付、短信支付,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爆发重大风险事件,监管层的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央行共开出48张罚单处罚支付机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则显示,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因素,270家支付机构在去年减少了15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央行已经暂停发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未来一段时间内重新开放的可能性并不大;另外,行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参与者会进一步缩减。

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市场,支付宝和涵盖微信业务的财付通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几百家企业只能在不到10%的份额中争抢。在行业内,强者格局已经形成,其它第三方支付平台想发展,只能依靠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