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xing

作为创业者,大家最大的焦虑就是如果BAT等巨头也做了一件与你一样的事那你应该怎么办,而投资人也经常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询问创业者。那么,创业者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8月17日,在华兴资本Alpha主办的2017影响力投资峰会中,BroadLink CEO 刘宗孺、三角兽COO 马宇驰、Gowild CEO 邱楠、云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邱永锋、物灵科技COO丁衣等创业者给出了他们的应对策略,或能帮助到更多的创业者,动点科技进行了如下整理。

刘宗孺:巨头生态必争的产品,我们一定不碰

如果是巨头的生态必争的产品,我们一定不碰,比如说音箱这个产品,(亚马逊Echo)很明显地将亚马逊转型成了一个AI公司,而且对它的股价提升也非常明显,国内类似的大的巨头也一定会去做(智能音箱)。而且音箱本身需要有全生态的支持,包括内容生态、销售渠道、流量导流等

其实我们2014年的时候做过一款音箱,做了半年马上就砍掉了。但是我们会做巨头暂时不会做的产品,我们会做一系列不和巨头直面竞争的产品。

马宇驰:寻找巨头与第三方之间的平衡点

我们在过去一年完成了三轮融资,基本上每轮都面对这个问题。好在我们现在是他们(巨头)的合作方,目前直接合作的企业有小米、小鱼在家、锤子手机和光明网等等,同时BAT、微软也是这样直接的合作关系。

巨头做事情有一个非常集中的方向,比如说做平台、入口,他们会把他的资源向这个方向全力倾斜。但这对于创业的公司来说也有一些垂直的机会,巨头会觉得你的东西对他的盘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能他盯的是一个年收入500亿的盘子,但创业公司的估值可能才几亿、十几亿。

所以现在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他们(巨头)要做平台,就需要第三方玩家(内容方)跟他玩,但是第三方的玩家不具备交互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百度不给你定制,我们给你定制。因为我们有这种能力,只要有内容就可以把它包装成一个内容的资源,这就是我们在巨头当中的一个机会。目前我们反倒变成了一个真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企业,巨头需要我们,第三方也需要我们,我们就是这样存活下来的。

邱永锋:创业企业的优势便是快与精力集中

在家电商业里面巨头是特别多,对于我们创业公司来讲怎么做?其实就是创新,绕着它(巨头)走。

现在传统行业在智能化的转变中相对还是慢一点的,不管是从人才结构还是从以前的资源来讲,这个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传统大的企业因为非常大了,要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一个新企业来讲,我们的优势就在这里:

1、我们集聚了传统企业的思维和互联网的思维,所以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把它智能化就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2、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的企业来讲可以更容易地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

丁衣:机会永远存在

任何的企业都会存在他的生命周期,再大的企业都会面临有危机的时候,再大的企业也是从小的企业、创业公司做起来的,所以我认为机会永远都有。在这里肯定还是有一些策略的:

首先,大的公司会给你释放很多免费的、平台型的资源,作为创业公司应该更好地利用这样的资源,去服务好你的受众和用户,背后有一个大平台去支撑,让你不用再为重复的生产力和科技研发的东西做投入,要利用好这点。

另外,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或者是一些垂直类的行业角度,即便面对一些巨头和大的平台,大家其实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比如在安防行业内,我们会发现安防里面的数据即使是很多大的平台也是绝对不具有的,因为都在国家、公安的手里。又比如儿童机器人,我们发现没有任何巨头现在提供儿童类的语音或交互,因为原来就没有针对儿童的语音发音、数据和应用。

所以,还有非常多的空白机会是给了新的创业公司。

邱楠:巨头入局之前,会留给创业者一段时间的窗口期

一般来说,在大企业正式开始以很大的力量去投入一个新的计划之前,创业公司是有一段时间的窗口期的,在这个窗口期里面,创业企业需要思考的就是这个窗口期究竟有多长,以及如何在这个窗口期里构建自己的壁垒,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壁垒,那你能否拥有自己的差异化?

无论是壁垒还是差异化,更重要的就是在巨头反应过来之前要找准这个时间的节奏点,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最重要的事情。

大公司的力量有时候是很可怕的,就以智能音箱为例,语音类的产品在2014年的时候就有创业公司开始做了,经过了这两、三年的时间,2017年BAT等巨头基本上都反应过来了。在天猫推出499(元)的智能音箱和小米推出299(元)的智能音箱的时候,对之前的创业公司可能是一种屠杀式等侵占。(所以)其实对于智能音箱创业公司来说你有两年左右的窗口期,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窗口期,只有之前预先已经思考窗口期内的发展规划,才可以最好地规避未来巨型企业全力倾注资源布局竞争的风险。

总结来说,巨头的入局是创业者所避免不了的,所以在创业定位是尽量不要直接与巨头竞争,另外巨头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各个方面都能布局,所以,在巨头的夹缝中,创业者仍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

(照片由云摄影 V.Photos 拍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