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2

无人驾驶,无疑是人工智能领域最令人瞩目的皇冠。

然而,由于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无人驾驶从技术实现到产品落地都还面临着不少挑战。为此,在 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 2017 上海站活动中,我们专程请来了无人驾驶领域内的两家明星企业:Roadstar.ai 以及景驰科技,为大家分享自动驾驶领域你最关心的问题。

1、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对此问题,景驰科技研发副总裁杨庆雄认为中美都属无人驾驶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则是日本和欧洲。

关于中美差距,杨庆雄认为美国拥有先发优势,目前技术上要稍微领先中国,不过,这种差距正越来越小,未来中国甚至可以慢慢超过美国。为了说明这点,杨庆雄还举了一个谷歌的例子:

  • 我16年的时候去谷歌乘坐了他们的车,他们的控制和规划都做得非常好,感觉跟人开车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是基于地图来做的,但基于地图来做,每公里需要的数据量、存储量是非常大的,电脑上根本装不下这些数据。对此,他们回答谷歌的工程团队是全世界最好的,他们可以从工程上解决问题。然而一年后,我们(景驰)不是从工程上简单解决问题,而是从算法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庆雄认为由于政策环境的差异,无人驾驶在中国会发展得非常快。

2、无人驾驶离绝对的安全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此前特斯拉汽车因自动驾驶技术的缺陷,导致了美国一司机的死亡。此后,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备受人们的关注。

对于安全性,Roadstar.ai 联合创始人周光认为无人驾驶要做到 90 分并不难,但要做到 99 分却非常不容易。“人们希望无人驾驶可能十万公里都不能坏,但现在谷歌仅仅只能做到几千公里。”周光认为谷歌所采用的激光雷达方案并不是最安全的方案。

对应的,周光认为多传感器融合是无人驾驶走向安全的必由之路,不过,传感器融合又分为很多级别,包括前融合、后融合和像素级别的融合,目前大家普遍能做到的是后融合,然而后融合会丧失掉很多信息。因此,周光认为要想安全,首先就要做到像素级别的融合。“不过,整个硅谷就我们一家能做到。”周光如此表示。

另外,杨庆雄表示今年美国已经出台了一个允许美国部署十万辆没有达到安全驾驶级别的车上路的法规,同时明年加州还将允许驾驶位上可以不用驾驶员。这说明无人驾驶时代马上要来临了。而未来,无人驾驶也将越来越安全。

3、无人驾驶落地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对此,周光认为无人驾驶领域的难点其实非常多,除了技术上的难点之外还有一些难点来自法律法规。“比如美国出台了允许无人驾驶跑的一些法律,但中国目前还没有跟进。”

另外周光认为国内行人乱穿马路不守规矩,甚至一些车辆也不守规则也是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难点。

最后,杨庆雄补充认为在实际路口中,可能同时有红绿灯又有交警指挥交通,到底是听红绿灯的还是听交警的这都是问题,“如何理解交警的手势?”以及“如何理解中国和美国的不同的各种标志?”

4、决定无人驾驶企业成败的,最关键的因素是运营、成本还是技术?

对于该问题,杨庆雄认为综合实力才是决定最后竞争胜负的关键,“如果只是某个方面很强,虽然可以走一段路程,但是要走远的话却很难。”为此,杨庆雄表示景驰创始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是科学家跟工程师,其他更有管理、资金、产品运营等方面的人员。

而周光虽然也同意综合实力很关键,但“如果没有很强的技术,创业就很难走。”“比如在硅谷,技术很落后的无人驾驶公司,采用激光雷达,成本要花八万美金。而采用新技术的话,只要三万美金。就是说你的要资金雄厚三倍五倍,才能达到同样运营效果。”周光认为我们永远不能小视技术的价值。

5、大城市与小城市,哪里更适合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

对于该问题,两位嘉宾碰撞出了本场论坛最大的分歧:

周光认为大城市比较适合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他认为小城市的交通状况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的小城市各种摩托车乱穿。”而大城市,尤其是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因为它有部分自己的立法权,所以大城市关于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可能会快一些出台。“据我们了解,明年深圳这个法律就会出来。”

然而,杨庆雄却认为大城市的法律制定会比较漫长,而小城市会有部分模糊的空间。“所以一开始,景驰会在小城市里面完成我们的任务,用来证明我们的无人驾驶技术是可行的,然后再复制到大城市。”

据了解,正是因为思路的不一样,两家公司选择落地的方式也不同,目前,Roadstar.ai 已经计划未来在深圳与南京进行测试,而景驰最重要的一个路测地点则是安徽安庆。

[iframe frameborder=”0″ width=”640″ height=”498″ src=”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517zvsah9&tiny=0&auto=0″ allowfullsc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