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 1 亿元 B 轮融资让机器人自主导航解决方案供应商思岚科技“火”了一把,更多的人认识到这家中科院背景的技术型公司的实力。

动点科技曾在2016年报道过思岚科技,彼时这家公司已经低调完成了天使轮和 A 轮融资。近期,动点科技再次和思岚科技创始人兼 CEO 陈士凯聊了一次并发现:思岚科技的发展已经来势汹汹。“我们现在的融资节奏大概是一年一次。”陈士凯透露说。当然融资只是一方面,市场的占有率对一个公司的发展状态才最有话语权。“目前,国内可能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机器人都会使用我们的激光雷达产品。”他说。

思岚科技也叫 Slamtec,Slam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陈士凯笑着解释了“思岚科技”名字简单粗暴的由来。这似乎也侧面反应了这个技术性团队不做花拳绣腿的实在。“我们希望机器人可以有眼睛和小脑,它到一个陌生情况下可以自主把环境的环境地图画下来,完成自主定位。”陈士凯表示思岚科技希望赋予工业机器人和家庭机器人最基本的“人”的能力。

有数据预测,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亿美元,202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50.6 亿美元。家庭机器人方面,根据 IFR 的数据预测,2018-2020 年各类家用机器人的销售——真空清洁,除草,窗户清洁和其他类型的清洗销量累计可以达到 3240 万台;各类娱乐和休闲机器人累计销量可以达到 1050 万台。而这些机器人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会看”,“会走”,这让机器人自主定位市场成为了一个大蛋糕。不过,市场上很多机器人行走需要预先铺设导线和导轨,否则他们无法自主行走。而思岚科技的产品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自主定位和导航。

思岚科技首先解决了机器人“会看”的能力,它给机器人做了一个“眼睛”——一个包括低成本激光雷达 (RPLIDAR)。思岚科技选择在激光雷达中加入微型摄像头,再利用图像识别方法及图形学算法计算距离信息。

然后,它给机器人安装了一个“小脑”——基于激光雷达的单模块化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系统(SLAMWARE),主要帮助机器人“会走”。“为什么叫小脑而不叫大脑?因为小脑是帮助生物运动的系统。我们这个小脑希望帮助机器人能够自主行动。”据陈士凯介绍,很多接待机器人在环境中能自动巡逻或者帮人带物,这个过程就是思岚的“小脑”系统来完成。

此外,以激光雷达和SLAMWARE为基础,结合云系统,思岚科技也开发了通用型服务机器人平台 ZEUS,以及推出了行业解决方案 SLAMWARE SDP。

目前,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已经成为各大机器人公司大力突破的点,如波士顿动力的 SpotMini 也在通过初次线路引导来完成自主定位导航。不过,路径规划只是解决巡路问题,要自主行走还要控制行为,让机器人有能力选择走正确的路,躲避障碍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单线速激光雷达+算法规划的解决方案是理想的解决方式,也是思路尝试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发展,可量产性、可靠性、市场都很稳定,面临的问题就是成本的把握。

而对于成本和精度的把握与突破,成为了思岚科技核心的竞争力。“偷工减料不可能实现本质的成本降低,因为激光测距所需要测量的精度要求是比较高的,它对于工艺要求非常高的。我没有办法直接降低硬件的复杂度,简单的降低硬件的成本。”陈士凯说。如何既保证精度又要保证低成本,思岚研发出图像识别+激光雷达的解决方案。“近两年,视觉传感器还有 CPU 的成本下降了,所以我们这样的结合可以实现成本的下降。”据他介绍,传统工业市场中,五六米的激光雷达售价是在万元左右,但是思岚科技的产品在批量的时候可以做到几百人民币的价位。而且,思岚科技的产品可以直接输出高达5cm分辨率的机器人周围环境地图,且避免了误差累计问题。

不过,陈士凯强调,激光雷达只占思岚业务的一部分,思岚还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联动。从最初提供激光雷达为进入行业的切入点,到目前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为线,思岚的“点、线、面”发展路径已经初显。而对于面的扩展,思岚的经验也许对于同样重视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有许多的可借鉴之处。据陈士凯透露,目前思岚科技已经在往轻量级的无人驾驶行业迈进。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实质上就是同一种技术在两种不同行业的应用。把单线速雷达改造成车载的多线速激光雷达,从技术的积累上是一脉相承的。基于我们目前在测量精度和距离上的优势肯定是有所帮助的。”不过,陈士凯同时也强调:“但是这两个行业有区分,如工业机器人在成本、可靠性、性能上更看重成本和性能,一个扫地机器人一年一次故障不会带来太大的问题。而自动驾驶汽强调可靠性。”陈士凯认为在可靠性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不过思岚科技作为一个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即使踏入无人驾驶不会只做一个硬件提供商。“我们更关注的是行动这一块,也就是做无人驾驶的算法。”陈士凯说。

 

图片来源:123RF